解釋:綱:魚網上的總繩;舉:提起。把大繩子壹提起來,壹個個網眼就都張開。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帶動其他環節。也比喻文章條理分明。
成語故事:
呂不韋(曾在邯鄲經商)曾為秦朝的相國。他很註意研究治理國家的理論。他在“用民”壹文中說道:“大凡使用人民,其上策是用義服人,其次是以賞罰治人。”
他接著寫道:如果“義”不足以讓人民為國家效力而死,“賞罰”不足以讓人民棄惡從善,那就不能真正使用自己的人民。
呂不韋說,在禹的時代,天下有成千上萬的諸侯國,到商湯時至少也有三千,這些諸侯國所以沒有存在下去,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處理人民的關系。
呂不韋又說,人民不聽君主的話,不受國家的'使用,是因為賞罰不嚴。如果說商湯和武王能夠有效地治理國家,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使用人民的方法。
呂不韋總結說,人民所以聽憑國家的使用,是有原因的,這就是:“用民有紀有綱,壹引起紀,萬民皆起;壹引起綱,萬目皆張。”這裏說的紀和綱,也就是調動人民積極性,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
“綱舉目張”這個成語,便由呂不韋的這壹論點演化而來。綱,指網上的大繩;目,即網眼。意思是說,提起網繩網眼就會全部張開。人們常用此典故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