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ǎn láo wéi yì
解釋:勞:疲勞;逸:安閑,休息。把疲勞轉化為安逸。
出處:明·揭喧《兵經百篇·更字》:“我壹戰而人數應,誤逸為勞;人數戰而人數休,反勞為逸;逸則可作,勞則可敗。”
語法:作謂語;用於做事
好逸惡勞
拼音:hào yì wù láo
解釋:逸:安逸;惡:討厭、憎恨。貪圖安逸,厭惡勞動。
出處:《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壹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示例:豈古之人有所異哉?~,亦猶夫人之情也。 ★清·黃宗羲《原君》
近義詞:遊手好閑、好吃懶做
反義詞:不辭辛勞、旰食宵衣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人貪圖安逸
勞思逸淫
拼音:láo sī yì yín
解釋:逸:安逸。指參加實際勞動,才能想到愛惜物力,知道節儉;貪圖安逸就容易放蕩墮落。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魯語》:“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示例:我們得~,不能忘本。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壹勞永逸
拼音:yī láo yǒng yì
解釋:逸:安逸。辛苦壹次,把事情辦好,以後就可以不再費力了。
出處: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壹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示例:“~”的話,有是有的,而“~”的事卻極少。 ★魯迅《花邊文學·再論重譯》
近義詞:壹了百了、壹了百當
反義詞:勞而無功、徒勞無功、事倍功半
歇後語:鋼筋水泥蓋雞窩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壹次解決問題
以逸待勞
拼音:yǐ yì dài láo
解釋:逸:安閑;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準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出處:《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示例:他踞了碉樓,~,我們倒難以刻期取勝。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近義詞:養精蓄銳、用逸待勞
反義詞:疲於奔命
歇後語:屏風馬氣死巡河炮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作戰、工作等方法
勞逸結合
拼音:láo yì jié hé
解釋:逸:安樂、休息。工作與休息相結合。
出處:鄧小平《關於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搞好勞逸結合,不僅不會降低而且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示例:我們工作中要註意~提高工作效率。
近義詞:有勞有逸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規勸
讓逸競勞
拼音:ràng yì jìng láo
解釋:指安逸之事互相謙讓,勞苦之事互相爭搶。
出處:《魏書·孝感傳·吳悉達》:“昆弟同居四十余載,閨門和睦,讓逸競勞。”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壹勞久逸
拼音:yī láo jiǔ yì
解釋:辛苦壹次,把事情辦好,以後就可以不再費力了。同“壹勞永逸”。
出處:漢·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壹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示例:機會~,暫賞而永寧。 ★宋·嶽珂《桯史·大散論賞書》
近義詞:壹勞永逸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以逸擊勞
拼音:yǐ yì jī láo
解釋:用充分養息的軍隊攻擊疲勞的敵人。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今罕羌欲為敦煌、酒泉寇,飭兵馬,練戰士,以須其至,坐得致敵之術,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
示例:敬業畏直搗江都,必將邀我中路,吾今乘勝進,又~,破之必矣! ★《新唐書·魏元忠傳》
近義詞:以佚待勞、以逸待勞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逸以待勞
拼音:yì yǐ dài láo
解釋:猶以逸待勞。
出處:宋陳師道《擬禦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
示例:況漢口有極大市街,依托掩護,~,持久之力,明如指掌。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
近義詞:以逸待勞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作戰、工作等方法
用逸待勞
拼音:yòng yì dài láo
解釋:以逸待勞。謂作戰時采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軍奔走疲憊之後,乘機出擊以取勝。
出處:《晉書·庚翼傳》:“禦以長轡,用逸待勞,比及數年,興復可驥。”
近義詞:以逸待勞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用於處事等
暫勞永逸
拼音:zàn láo yǒng yì
解釋:猶壹勞永逸。指以壹時的辛勞,換取長久的安逸。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暫勞永逸,無為而治。”
示例:乞依古制,調丁夫修疊石翣,可得數十年不撓,所謂~矣。 ★《宋史·河渠誌四》
近義詞:壹勞永逸
反義詞:勞而無功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壹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