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難樂死〗 成語典故: 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 《戰國策·楚策》
〖安然無恙〗 成語典故: 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戰國策·齊策》
〖百步穿楊〗 成語典故: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 《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戰國策·西周策》
〖比比皆是〗 成語典故: 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 《戰國策·秦策壹》年亢旱,民食艱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宋·包拯《請救濟江淮饑民疏》
〖卑辭重幣〗 成語典故: 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 《戰國策·秦策三》
〖百發百中〗 成語典故: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戰國策·西周策》
〖北宮嬰兒〗 成語典故: 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 《戰國策·齊策四》
〖白虹貫日〗 成語典故: 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 《戰國策·魏策四》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比肩而立〗 成語典故: 寡人聞之,千裏而壹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壹聖,若隨踵而至。 《戰國策·齊策三》
〖被堅執銳〗 成語典故: 吾被堅執銳,赴強敵而死,此猶壹卒也,不若奔諸侯。 《戰國策·楚策壹》
〖不愧下學〗 成語典故: 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 《戰國策·齊策四》
〖不愧下學〗 成語典故: 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
〖兵臨城下〗 成語典故: 齊必舉兵伐梁,梁、齊之兵連於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間伐韓。 《戰國策·齊策二》
〖補牢顧犬〗 成語典故: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語本《戰國策·楚策四》
〖伯樂壹顧〗 成語典故: 《戰國策·燕策二》載:戰國時,蘇代說淳於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壹顧之,請獻壹朝之費。伯樂乃環而視之,去而顧之,壹旦而馬價十倍。
〖百舍重繭〗 成語典故: 公輸盤為楚設機,將以攻宋。墨子聞之,百舍重繭,往見公輸盤。 《戰國策·宋策》
〖謗書壹篋〗 成語典故: 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壹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戰國策·秦策三》
〖變色易容〗 成語典故: 是日見範睢,見者無不變色易容。 《戰國策·秦策·範睢說秦王》
〖不祥之兆〗 成語典故: 襄主錯龜數策占兆,以視利害。 《戰國策·秦策壹》汝之生,不祥之證。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卷壹
〖不翼而飛〗 成語典故: 無翼而飛者聲也。 《管子·戒》眾口所移,毋翼而飛。 《戰國策·秦策三》
〖北轅適楚〗 成語典故: 猶至楚而北行也。 《戰國策·魏策四》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轅者,曰:‘吾馬良,用多,禦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遠矣。 漢·荀悅《申鑒·雜言下》
〖抱怨雪恥〗 成語典故: 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戰國策·燕策·樂毅報燕王書》
〖報怨雪恥〗 成語典故: 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戰國策·燕策》
〖蚌鷸相持〗 成語典故: 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翁得而並禽之。 《戰國策·燕策二》
〖不遺餘力〗 成語典故: 秦不遺餘力矣,必且破趙軍。 《戰國策·趙策三》
〖不遺余力〗 成語典故: 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戰國策·趙策三》秦不遺余力矣,必且欲破趙軍。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布衣之交〗 成語典故: 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 《戰國策·齊策三》
〖不厭糟糠〗 成語典故: 韓地險惡,山居,五谷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壹歲不收,民不厭糟糠;不滿九百裏,無二歲之所食。 《戰國策·韓策壹》
〖不自量力〗 成語典故: 不度德,不量力。 《左傳·隱公十壹年》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戰國策·齊策三》
〖城北徐公〗 成語典故: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壹》
〖尺寸之兵〗 成語典故: 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戰國策·燕策下》
〖尺寸之功〗 成語典故: 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戰國策·燕策壹》
〖從風而服〗 成語典故: 山東之國,從風而服。 《戰國策·秦策壹》
〖刺股讀書〗 成語典故: (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戰國策·秦策壹》
〖刺股懸梁〗 成語典故: 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東漢·班固《漢書》
〖刺股懸頭〗 成語典故: (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戰國策·秦策壹》《太平禦覽》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
〖刺虎持鷸〗 成語典故: 《戰國策·秦策二》及《史記·張儀列傳》載:刺虎,戰國時,陳畛說秦惠王,引卞莊子刺虎為喻,先待齊楚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持鷸,用“鷸蚌相持”之典。
〖長久之計〗 成語典故: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戰國策·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