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大非偶的意思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
成語釋義:原義是春秋時,齊是大國,鄭為小國,所以兩國的人聯姻不相匹配;後來辭婚者常用“齊大非偶”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
成語出處: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春秋·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根據這個故事,後來人們就把“齊大,非吾耦也”這句話,簡化引申為“齊大非偶”這個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表示不敢高攀的謙詞。
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齊國國君齊僖公有個小女兒,名叫文姜,雖然生得美麗,但由於過分嬌慣,行為放蕩。文姜到了婚配的年齡,齊僖公準備把文姜許配給鄭國的太子姬忽,就派使者去鄭國說親。齊國是大國,鄭國是小國,而且兩國關系壹向很好,如今齊僖公又主動上門求婚,將來壹旦鄭國有事,也可以得到齊國的幫助。
因此,鄭莊公滿心歡喜地準備同意這門親事。可是,當莊公把這件事告訴太子時,姬忽卻不同意這門親事。人們都不解地問其原因,姬忽說:“每個人都應該有與自己相匹配的配偶。齊國是大國,鄭國是小國,這樣的婚配是不相稱的。《詩經》上說:要得到幸福,只能靠自己。我自己要有幸福,也只能靠自己,依賴大國怎麽能得到呢。”
鄭莊公覺得姬忽的話講得在理,也很有誌氣,就同意辭去了這門婚事。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齊大非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