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不定的生涯帶舟的成語是不系之舟。
壹、具體解釋
不系之舟,漢語成語,拼音是bù-xì-zhī-zhōu,意思是沒有束縛和纜繩捆綁的船。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也比喻無拘無束的身軀。出自《莊子·列禦寇》。
古代最早的來源:《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相關詩文: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末年回首人生所作,應該是比喻自己漂泊壹生。
二、《不系之舟》
林泠,本名胡雲裳,臺灣著名現代派詩人。1938年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14歲時開始寫詩,這首小詩是她16歲時的成名作。當時,她還是基隆中學的壹名小女生。在這首詩中,詩人選取的中心意象就是“不系之舟”。
沒有什麽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陰、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系之舟,也許有壹天,太空的遨遊使我疲倦,在壹個五月燃著火焰的黃昏,我醒了,海也醒了,人們與我重新有了關聯,我將悄悄地自無涯返回有涯,然後再悄悄離去,啊,也許有壹天,意誌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縱然沒有智慧,沒有繩索和帆桅。
三、造句
1、這石舫是不會傾覆的,也希望大清的江山猶如不系之舟,任憑風雨飄搖。
2、當時唯壹的感覺是,心如槁木死灰,身如不系之舟。
3、男人大多是不系之舟,逼急了我野渡無人也不願意舟車勞頓。
4、自由是壹葉不系之舟,上面壹無所有,它的心中並無彼岸,它只是順流而下。
5、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6、跨入文廟大門,迎面可見高大的孔子銅像,其後是占地40余畝的泮池,也稱“學海”,遍植蓮花,微波蕩漾,水中小島仿若不系之舟,似行似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