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

我心中的蘇軾作文

 壹代文豪蘇軾,壹生浮浮沈沈,妳是怎麽看待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我心中的蘇軾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篇壹:我心中的蘇東坡

 對蘇東坡的認識始於壹首《念奴嬌》,也似乎止於壹首《念奴嬌》。壹提起蘇東坡我頭腦中便立刻閃現出壹個長衫大胡子的中年人在滾滾的長江邊上想心事的畫面來。

 十多年來,這幅畫面就像是成語坐井觀天裏面的那個井口壹樣尾隨著我,讓我這只青蛙目力不周。壹個人,要知道他的身高、體重、愛好、血型,那種認識就就直觀多了;現在的許多明星乃至詩人、作家給我最初的印象多是通過這麽壹個小小的介紹。而蘇東坡呢?我努力想去追尋他的時候,中間隔了許多東西,包括那恍惚壹千年的時光。

 我原本並不喜歡蘇東坡,盡管也並不討厭他。東坡能詩,則有李白;東坡能詞,則不合規則;東坡能書,則有王羲之、柳公權及幾位和尚。於詩而言,我喜歡魏晉之人,於詞而言,我喜歡柳七、易安;自習現代詩以來,則又多喜現代詩人,人命眾多且生疏,不壹壹列舉。

 但在徐希平老師的課上,我卻重新認識了蘇東坡。從古至今,只要成其壹家,便可流名千古,而蘇東坡則幾乎精通世間業務,並有著巨大的人格魅力。

 先摘壹段文字過來: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年)進士。曾任杭州通判,又知密州、徐州、湖州,政績卓著。北宋文壇領袖,有多方面文學建樹,唐宋八大家之壹。各種書目對其介紹相差無幾,但僅憑這麽壹點文字來概述蘇東坡,顯然是蒼白無力的。

 蘇東坡出生於眉山壹個寒門地主家庭。其父蘇詢自稱“西南之匹夫”,蘇東坡說“家世至寒”,蘇轍說“田廬之多寡,與揚子雲等”。可見蘇東坡雖出生於地主之家,但門第並不顯赫。不過這些多蘇東坡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其父蘇詢亦是唐宋八大家之壹,才華出眾,其母程氏為大理寺丞文應之女,想必也頗有才學;作為父母,他們為蘇東坡提供了良好的啟蒙教育。

 東坡文長,前人之述備矣,我不消多言。我所欽佩的是他廣闊的胸襟和超強的動手實踐能力。

 出仕後,東坡在險惡的官場中幾經沈浮,最後壹再貶謫,從內地到廣東,再到海南,始終以壹種廣大的胸襟承受著壹切,樂觀、堅強地生活著。我們現在還年輕,日後肯定會遇到各種曲折,而東坡絕對是壹個好榜樣。

 東坡自己釀酒,自己選茶,自己做飯,甚至自己務農。歷史上的詩人,自己親自動手務農的只寥寥幾位,而東坡壹位大文豪,壹位官員,能親自動手來做這些事情,實在是難能可貴。在這個方面,我有點討厭不識五谷的孔子。

 東坡還有很多優點,如對廣大人民的悲憫等。作為壹位封建的文人士大夫,這樣的全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說了半天,我始終感覺沒有把東坡說清楚,只好惶惶擱筆。

 幾千年來,東坡只此壹位,東坡不朽!

篇二:我心中的蘇軾

 蘇軾這位北宋的文學家,書法家,用它短暫而又漫長的64年為後人留下無數名作。他雖然沒有獲得“詩仙”“師聖”這樣的美稱,但是他卻是中國文學藝術上罕見的全才。

 他壹生的命運十分曲折,雖然擁有滿肚子的才華卻無處施展,朝廷對他的‘戲弄’,曾多次被召回朝,但又多次被貶他鄉。他還遇到了更陰險的人,企圖禍害他,可憐的蘇軾因此在牢房中待了很長壹段時間,差點就丟了性命,還好趙匡胤的國策保住了他的腦袋。

 蘇軾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現在想壹想壹家中有三位獲得同壹高等稱呼,那我們壹定十分興奮,我想:能獲此殊名壹定不是簡單人物,他們壹定有著極高的文學成就,他們壹定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他們壹定是後人所崇敬所欣賞的詩人、詞人。就說蘇軾,他的《水調歌頭》是眾所周知的壹首名詞,其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和“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更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換個角度看,蘇軾被貶杭州未嘗不是件好事,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是他在杭州所寫的。

 蘇軾在散文、詩、詞、書法上都有極高的聲望,例如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書法更是出人頭地,與黃庭堅、米芾、蔡囊,並稱“宋四家”。我想:從這些評價上就可以看出蘇軾這個“全才”可不是浪得虛名。因此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拔高了壹等。

 在我看來蘇軾是壹個忠心報國的人,他在經歷無數次朝廷對他的打擊後還能壹心向著朝廷,想要報效祖國、為國立功,他的這壹願望在《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壹句“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雕狼。”表現出蘇軾欲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心思。

 雖然蘇軾已經去逝很久很久了,但是我相信他永遠是北宋時的壹顆閃亮的明星,並且光芒從未減弱壹直閃耀至今還會沿著歷史的長河壹直光輝下去。

篇三:我心中的蘇軾

 蘇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壹生極為動蕩,正是這種人生孕造出了蘇軾的許多特點,比如樂觀開朗、勤奮好學……

 在平日裏,我們讀書,壹般都是只看書的表面,從來不會深入思考。思考壹些深層次的道理。但是,蘇軾可不是這樣,他讀書,是會靈活運用的,不會生搬硬套,寫文章只寫書上有的,而不會自己推理。有壹次,蘇軾考完科舉後,歐陽修就問他,有壹個人犯了三次罪,堯赦免了三次,這個典故是從哪來的?蘇軾如實告知歐陽修,說這是他編的。他認為堯很仁慈,寬宏大量,肯定會這樣做的。歐陽修也沒有生氣,說蘇軾胡編亂造,反而稱贊蘇軾,說他不會死讀書,讀書不會只看出表面,而會深度思考,只有像蘇軾這樣的人,才算是會讀書。我認為,蘇軾能夠這麽有才華,不僅因為他天資聰穎,而且能夠刻苦學習。正是因為蘇軾的刻苦學習,把書看了壹遍又壹遍,這樣才能讀懂書最深處的意思,把書讀活了,而不是成為壹個書呆子。

 蘇軾出入仕途時,到地方去當官。他的上司認為蘇軾年輕氣盛。,便對他很嚴格。蘇軾就覺得自己的文章連歐陽修都贊賞有加,妳有什麽資格批評我?所以,後來他的上司讓他寫壹篇文章,蘇軾就在文章裏寫出自己的不滿。但他的上司見了並不生氣,還說明了自己嚴格的理由。當他的上司退休後,蘇軾就感到很後悔,寫文章感謝那位以前對他很嚴格的上司,從這壹點上,可以看出,蘇軾會知過必改。蘇軾當初確實不該表現出不滿,他的上司是為了他好,但是,他知道了原因,就會感到後悔,我想,蘇軾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時,壹定不會像這次壹樣,這麽魯莽了,他壹定會想想他是不是為了我好。

 當然,蘇軾最鮮為人知的特點就是他的樂觀。當時,革新派人以“反對新法、譏諷朝廷和皇帝”的罪名,讓蘇軾入獄。後來,經過查明,皇帝宣布蘇軾沒有罪。蘇軾出獄後,很高興,壹喜之下,他又寫了壹首詩。他寫完之後,還半笑半怒地罵了自己壹句,罵自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們必然要記住自己的錯誤,不再重犯,但是,蘇軾的樂觀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或許正是因為他的樂觀,他才能寫出如此豪放、飄逸的詩詞來。當我們感到自己很冤枉,很委屈時,不妨學壹學蘇軾樂觀的心態,蘇軾當時蒙受了多麽大的冤屈呀!但他在事後,卻全然不以為意,蘇軾受到的冤屈,不知我們所受到的委屈要多多少呢!所以,我們要做壹個快樂的人,就必須學會蘇軾樂觀的心態。

 我眼中的蘇軾是壹個會讀書,能夠知錯就改,而且十分樂觀的人,他的人生豐富多彩,並有許多值得我們欣賞、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