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有哪三個是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的成語以及介紹

有哪三個是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的成語以及介紹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的成語:

1、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說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壹會兒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人。

2、嘗鼎壹臠: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臠:切成塊的肉。嘗鼎裏壹片肉,就可以知道整個鼎裏的肉味。比喻根據部分可推知全體。也寫作壹臠之鼎。

《呂氏春秋·察今》:"嘗壹脟肉而知壹鑊之味,壹鼎之調。"

3、荊人涉澭(又名︰循表夜涉、楚人過河):楚國人過澭水。後用以諷刺拘泥於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

楚國人想偷襲宋國,派人事先測量澭水的深淺並設立標誌。澭水突然上漲,楚人不知道。依然按之前的標誌在黑夜渡河,結果淹死壹千多人,楚軍驚恐萬狀,潰不成軍,就像都市裏的房屋倒塌壹樣。 原先做好標誌的時候本是可渡水過河的,如今河水暴漲,水已越漲越高了,楚人還是按著原來的標誌過河,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現在的國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像這種情況。時代已經與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適應了,但還在說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這種方法來治理國家,難道不可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