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描寫“蠟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描寫“蠟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秉燭待旦

讀音:bǐng zhú dài dàn

解釋:旦:早晨。 手持點燃的蠟燭待天亮。

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四折:“好個古撇先生,還是那壁披衣據床,秉燭待旦哩!”

例句:(瞿)式耜高興極了,吩咐剩下的壹個老兵進酒,秉燭待旦和(張)同敞銷磨這個空城的壹夜。 朱東潤《張居正大傳》第十四章

2、繼晷焚膏

讀音:?jì guǐ fén gāo?

解釋:繼:繼續,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燈燭。點燃蠟燭或油燈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或工作。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例句:

3、刻燭成詩

讀音:?kè zhú chéng shī?

解釋:用刀在蠟燭上刻痕,同時提筆作詩。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史·王僧孺傳》載:南齊竟陵王蕭子良,曾夜集學士作詩,刻燭計時,作四韻詩的,刻燭壹寸為標準。

例句:每逢花晨月夕,醵金為文酒之會,相與尖叉鬥韻,刻燭成詩以為樂。

4、偶燭施明

讀音:ǒu zhú shī míng

解釋:偶:雙;施:施行。 兩支蠟燭大放光明。比喻兩種事物相得益彰。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明於幽室也,前燭照之,後燭益明,非前燭昧,後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

例句: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明於幽室也,前燭照之,後燭益明,非前燭昧,後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

5、燭盡光窮

讀音:zhú jìn guāng qióng

解釋:蠟燭燃盡,燭光消失。比喻人死後意識也消滅。

出處:《北史·杜弼傳》:“神之在人,猶光之在燭,燭盡則光窮,人死則神滅。”

語法:作賓語、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