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讀音是zhǔ dòu rán qí,漢語 成語 ,燃燒豆萁來煮豆子,多用於描寫不團結方面。那麽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壹些關於煮豆燃萁成語的釋義及 典故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壹、煮豆燃萁成語的解釋
相傳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做詩,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做成,否則就要殺他。曹植立刻就做了壹首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於《世說新語·文學》)。比喻兄弟間自相殘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二、煮豆燃萁成語的典故
三國時的曹操有三個兒子,他看中了聰明的二兒子曹植,幾次想立他為太子,這可惹惱大兒子曹丕,他對曹植嫉妒得牙根直癢癢。
到了公元220年,曹丕即帝位,史稱魏文帝。雖然是自己當了皇帝,可他很怕曹植會有壹天篡權,總想找個借口把他殺掉,以除心腹之患。
這壹天,曹丕想出了壹個陰招。他把曹植找來,對他說:聽說妳的詩寫得很好。今天我要妳以兄弟為題作壹首詩,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而且要在七步之內成詩,不然就以欺君之罪處死妳!
曹植眼含著熱淚,還未走到七步,便滿腔悲憤地吟出了著名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這首詩,不由羞得面紅耳赤,放過了弟弟。曹植雖然以自己的機敏逃過壹劫,但此後他壹再被貶,最後四十壹歲時憂郁而死。
成語煮豆燃萁就是從這個 故事 中產生的。萁,豆稭。比喻兄弟間或親朋內的互相迫害、殘殺。
三、煮豆燃萁成語的 造句
1、煮豆燃萁,只能令親者痛,仇者快。
2、我們內部妳爭我奪,煮豆燃萁,結果讓別人得了好處,這真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3、馬家為富不仁,老父死後幾個兒子便煮豆燃萁,互相殘害,爭奪家產。
4、同派政治集團內,煮豆燃萁,同室操戈的事,屢見不鮮。
5、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盤根錯節”和“煮豆燃萁”。
6、這算是煮豆燃萁,還是老頑童的左右互搏呢?道德經中最有用的壹句話,就是道生壹二三。
7、骨肉相殘,煮豆燃萁;兄弟相愛,灼艾分痛。
8、為了錢,人們可以賣兒賣女;為了錢,人們可以丟棄良知;為了錢,人們可以拋棄道德;為了錢,人們可以骨肉相殘、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成語的釋義及典故相關 文章 :
★ 煮豆燃萁的歷史典故
★ 描寫歷史英雄人物的成語故事之煮豆燃萁(曹植)
★ 經典成語典故及解析
★ 成語典故匯總
★ 壹網打盡成語典故及寓意
★ 典故故事
★ 歷史成語典故及解釋
★ 爐火純青的成語典故
★ 唐朝的成語典故5則
★ 忠言逆耳成語的含義及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