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傷〗 成語典故: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哀矜勿喜〗 成語典故: 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 《論語·子張》〖愛禮存羊〗 成語典故: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論語·八佾》〖安老懷少〗 成語典故: 子路曰:‘原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愛素好古〗 成語典故: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春秋·楚·李耳《老子》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愛之欲其生〗 成語典故: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春秋·孔丘《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成語典故: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論語·顏淵》〖不安小成〗 成語典故: 據他之才,已自可仕,只是他不伏如此,又欲求進.……便是不安於小成也. 宋·朱熹《朱子全書·論語四》〖必不得已〗 成語典故: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論語·顏淵》〖半部論語〗 成語典故: 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 成語典故: 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北辰星拱〗 成語典故: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 《論語·為政》〖不恥下問〗 成語典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不得其門而入〗 成語典故: 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論語·子張》〖不得其死〗 成語典故: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魯·孔丘《論語·先進》〖不悱不發〗 成語典故: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 成語典故: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論語·述而》〖卑宮菲食〗 成語典故: 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語出《論語·泰伯》〖不改其樂〗 成語典故: 壹簞食,壹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出不改其樂. 《論語·雍也》〖不患寡而患不均〗 成語典故: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論語·季氏》〖暴虎馮河〗 成語典故: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壹,莫知其他. 《詩經·小雅·小旻》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論語·述而》〖不惑之年〗 成語典故: 《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不教而殺〗 成語典故: 不教而殺謂之虐. 《論語·堯曰》〖不咎既往〗 成語典故: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不堪其憂〗 成語典故: 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不磷不緇〗 成語典故: 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語出《論語·陽貨》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言至堅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汙.”〖不念舊惡〗 成語典故: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論語·公冶長》〖表裏如壹〗 成語典故: 首尾周密,表裏壹體.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著實,故某集註雲:‘以忠,則表裏如壹.’ 《朱子全書·論語》〖伯牛之疾〗 成語典故: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論語·雍也》〖百裏之命〗 成語典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論語·泰伯》〖屏氣不息〗 成語典故: 屏氣似不息者. 春秋·魯·孔丘《論語·鄉黨》〖不棄故舊〗 成語典故: 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不求備於壹人. 春秋·魯·孔丘《論語·微子》〖屏氣凝神〗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用誌不分,乃凝於神. 《莊子·達生》〖屏氣斂息〗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臣邕怔營慚怖,屏氣累息,不知所自投處. 漢·蔡邕《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博施濟眾〗 成語典故: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論語·雍也》〖屏聲息氣〗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論語·鄉黨》〖飽食終日〗 成語典故: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成語典故: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不忘久要〗 成語典故: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博文約禮〗 成語典故: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論語·雍也》〖博學多識〗 成語典故: 只是聖人之所以聖,卻不在博學多識,而在壹以貫之.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第45卷〖博學篤誌〗 成語典故: 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子張》〖不相為謀〗 成語典故: 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衛靈公》〖不亦樂乎〗 成語典故: 有朋自遠方來,。
2. 《論語》中的成語故事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溫故知新孔子《論語·為政》裏:“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過猶不及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4、壹日三省先秦·孔子《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5、欲速則不達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6、逝者如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7、君子成人之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 論語六則中的四字成語.第壹則:為人處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第二則:為人處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第三則: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第四則:學習方法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第五則:學習態度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第六則:學習態度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裏仁》) 第七則:學習態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第九則:怎樣做人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子罕》)第十則:怎樣做人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4. 《論語》中的50個成語典故有教無類
出處子曰:“有教無類。”(《衛靈公》)
釋義不論什麽人都給以教育。
誨人不倦
出處子曰:“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述而》)
釋義教別人時耐心、不厭倦。
.學而不厭
出處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釋義學習感到不滿足。形容勤奮好學。
不恥下問
出處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釋義並不認為向學問不如自己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是丟臉的事。
溫故知新
出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釋義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
聞壹知十
出處“回也聞壹以知十,賜也聞壹以知二。”(《公冶長》)
釋義聽到壹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來形容聰明而善於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