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經世故 指閱歷多,積累了豐富的處世經驗。
出處:宋·陸遊《書興》詩:“占得溪山蔔數椽,飽經世故氣猶全。”
寸積銖累 點點滴滴地積累。
出處: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寸積銖累,崇聖遺墟及郡中壇宇,煥然壹新。”
鴻毳沈舟 毳:鳥獸的細毛。鴻雁細毛雖輕,堆積過多也能使船沈沒。比喻小問題不解決,積累多了就要出大問題。
出處:《新論·慎隙》:“鴻毳性輕,積之沈舟。”
積德累功 積累仁德與功業。
出處:三國·魏·高貴鄉公《改元大赦詔》:“宣力之佐,比積德累功,忠勤帝室。”
積德累仁 積累功德與仁義。
出處:《後漢書·李固傳》:“李氏滅矣·自太公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
積德累善 積累德行與善事。
出處:《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論》:“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僥壹時權變,以詐力成功。”又《劉敬叔孫通列傳》:“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後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余世。”
積德裕後 指積累德行,則後世昌盛。
出處:清·朱仕琇《又答李磻玉書》:“姊丈以壹身榰柱百世之重,今繼嗣未立,誠可憂也。況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尤不能不以此為念也。積德裕後,古豈吾欺,今猶未驗,何也!”
積厚流光 積累的功業越深厚,則流傳給後人的恩德越廣。
出處:《荀子·禮論》:“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壹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積少成多 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出處:《戰國策·秦策四》:“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漢書·董仲舒傳》:“聚少成多,積小致巨。”
積微成著 微:細微;著:顯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經過長期積累,就會變得顯著。
出處:《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成著,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
積小成大 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聚少成多,積小致巨。”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九十:“為小惡者,如積小以成大;從微至著,為壹惡以至於萬惡,壹壹而皆有禍應。”
積羽沈舟 羽毛雖輕,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沈。比喻小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
出處:《戰國策·魏策壹》:“臣聞積羽沈舟,群輕折軸。”
積銖累寸 形容壹點壹滴地積累。
出處:何剛德《客座偶談》第四卷:“如有盈余,積銖累寸,今年買半畝,明年買半畝。”
聚少成多 聚:集合,會合。壹點壹滴的積累,就會由少變多。
出處:《漢書·董仲傳》:“眾少成多,積小致巨。”
曠日累時 累:積累。耗費時日,拖延很久。
出處:宋·曾鞏《為人後議》:“今世議者紛紛,至於曠日累時,不知所決者,蓋由不考於禮,而率其私見也。”
跬步千裏 跬步:半步。走壹千裏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廢。
出處:《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累土聚沙 比喻積累收聚。
出處:《魏書·釋老誌》:“茍能精致,累土聚沙,福鐘不朽。”
累足成步 比喻不斷積累,便能成功。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備成德。”
日積月聚 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同“日積月累”。
出處:《宋史·張致遠傳》:“使州縣無妄用,歸其餘於監司;監司無妄用,歸其餘於朝廷;朝廷無橫費,日積月聚,惟軍須是慮,中興之業可致也。”
日積月累 壹天壹天地、壹月壹月地不斷積累。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出處:宋·朱熹《答周南仲書》:“隨時體究,隨時討論,但使壹日之間整頓得三五次,理會得三五事,則日積月累,自然純熟,自然光明矣。”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日積月累,有了壹大包銀子。”
日累月積 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同“日積月累”。
出處:《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五年》:“先帝於大臣好為形跡,小過皆含容不言,日累月積,以致禍敗。”
土穰細流 土壤:泥土;細流:小河。比喻細小的事物。也指事物雖甚細微,但不斷積累,即能發揮巨大作用。
出處:《史記·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眾毛攢裘 攢:聚;裘:皮衣。聚集許多小塊皮毛,能夠縫成壹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九回:“常言道:‘眾毛攢裘。’”
眾少成多 猶積少成多。指只要不斷積累,就會從少變多。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眾少成多,積小致鉅。”
銖寸累積 猶言壹點壹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同“銖積寸累”。
出處:清·汪琬《鄉飲大賓周翁墓誌銘》:“翁削衣縮食,銖寸累積,以謀復故第。”
銖積寸累 銖:我國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漢代以壹百黍的重量為壹銖。形容壹點壹滴地積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出處: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寒女之絲,銖積寸累。步武所臨,雲生雷起。”
銖積絲累 猶言壹點壹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同“銖積寸累”。
出處:元·脫脫《宋史》卷壹百七十九:“當時漕司不量州軍之力,壹例均科,既有偏重之弊,於是郡縣橫斂,銖積絲累,江東、西之害尤甚。”
銖積錙累 猶言壹點壹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同“銖積寸累”。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老儒故善治生……銖積錙累,得四十金。”
銖累寸積 猶言壹點壹滴地積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
出處:宋·朱 熹《朱子語類·朱子壹 》:“揚某自十四五歲時,便覺得這物事是好底物事,心便愛了。某不敢自昧,實以銖累寸積而得之。”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走壹千裏路,是從邁第壹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出處:《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比喻壹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出處:高陽《胭脂井》:“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大局壞到如此,也不是壹個人,兩個人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