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清風兩袖有何成語和典故?

清風兩袖有何成語和典故?

1、兩袖清風存正氣,壹間陋室透書香。

2、兩袖清風存正氣,壹腔熱血為人民。

3、兩袖清風存正氣,五湖皓月照丹心。

4、兩袖清風存正氣,壹腔熱血懲兇頑。

古人穿的衣服,沒有有口袋。平民百姓的衣襟向右掩,在腰間束帶,隨身攜帶的散碎東西可揣在懷裏。官員則穿長衫,袖子特別寬大,便於放些銀兩、詩詞文章等。

古代的貪官汙吏卻是把受賄的錢財放進自己的衣袖裏。倘若官吏廉潔,沒有貪贓枉法受賄,衣袖當然是空的,只有“清風”,所以“兩袖清風”就成為表官員廉潔的借用語了。

擴展資料

典故

壹、其實早在元朝文學家魏初的《送楊季海》壹詩中就已出現了“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壹束詩”。魏初,字太初,號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察禦史、南臺禦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

二、此外,元朝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壹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只不過當時這壹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壹意思聯系在壹起。

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壹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

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壹位清官況鐘(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雲:“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壹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註如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