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日持久是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四》。意思是荒廢時日,拖延很久。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
關於“曠日持久”的典故故事中,平原君未聽從趙奢的告誡,依然請來安平君與燕國對抗。最終,壹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費了趙國巨大的人力物力。這則成語告訴人們,要擅於分析,看清形勢。不能壹味地投身於沒有意義的事情中,既傷神費力,又會偏離成功的方向。
這個詞現在壹般都被用來形容持續很長時間的戰爭或者堅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