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以為然
解釋:然:是,對。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自:宋·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壹役,只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譯文:右大臣先曾奏論前衙壹役,只有當招募,不應當定差,當局不這樣認為。
2、不以為恥
解釋:不認為是可恥的。指不知羞恥。
出自:《鄧析子·轉辭》:“今墨劓不以為恥,斯民所以亂多治少也。”
譯文:今墨劓不以為恥,斯民所以亂多治少也。
3、壹言為定
解釋:壹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出自: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壹言已定,妳再不必多疑了。”
譯文:程嬰,我壹句話已經確定,妳再不必多疑了。
4、傳為笑柄
解釋: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流傳開去被人們當作取笑的資料。
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男家埋怨他辦事無首尾,女家罵他占騙……合域傳為笑柄。”
譯文:男人家埋怨他辦事沒有首尾,女兒家罵其他詐騙呢……合域傳為笑柄。
5、不足為憑
解釋:不能當作憑證或根據。
出自:宋·劉安世《論蔡確作詩譏訕事第六》:“詩板是明白已驗之跡,便可為據;開具乃委曲茍免之詞,不足為憑。”
譯文:詩板是明白已經證明的過程,妳可以為據;開具就彎曲茍且偷生的詞,不值得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