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花的世界,看花開花落,品生命之有常,安放壹份美麗在心間,留詩情畫意給那壹刻的心動。
那些手機相冊裏的美麗身影,那些因花留下的詩句文章,都是春花給我的饋贈。
癡迷春花,就像愛上壹位美女,她的芳蹤,她的美譽,她的文化,都成了我追隨的方向。
關於花的文化,今人不如古人。在桃李杏的花顏中,藏著壹份寶貴的傳統文化,那些和它們有關的成語,在中華文化中是壹顆璀璨的明珠,是千古錘煉的精華,有故事,有畫面,有傳承。
如果花的收獲是果,跟著春花學成語,壹個好老師,讓花癡收獲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祖國文化流淌入心的幸福。
1杏面桃腮
這是我在這個花季最喜歡的壹個成語,女人如花,這是幾千年來對女人的認知。花容最適合描繪女人,臉似杏花白,腮如桃花紅,有花有色,女子的美麗無須多言。
杏色是最美的粉底色,桃色是最美的腮紅色,這樣的審美壹直延續至今,古人的觀察力和智慧不得不讓人折服。
2桃羞杏讓
女人之美,能讓桃花羞愧,杏花退讓,那是怎樣的美貌?又怎能不讓人聯想翩翩呢?
3杏花春雨
杏花的花瓣最是柔弱,風來,雨過,壹片片嬌嫩的花瓣漫天飛舞,落英遍地。
杏花雨落,新綠初上柳梢,杏花本是雨,美了大地,潤了行人。
4杏林春滿
說起杏林,都會讓人想到董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杏林春意盎然,最適合贊揚醫術高明。
5杏花菖葉、望杏瞻蒲、望杏瞻榆
花:開花;葉:長葉。杏樹開花,菖蒲長葉的時候,指耕種的最好時期,這三個詞都是講不違農時,及時耕種,必多收獲。
6桂林杏苑
古時候的科舉考試的時間,鄉試在農歷八月進行,八月桂花香,考中者稱折桂;會試在農歷三月舉行,考中者稱探杏。古時用桂林杏苑代指鄉試會試。
7紅杏出墻
春色正濃,本是杏花探頭的美景,竟讓人們歪曲成女人品行不端,我也是無語了。
8桃紅李白
不看花的人不懂花色,桃花紅,李花白,大美春色已經打開畫卷。
每次看到李花,我就會生出猜測,是不是大詩人李太白的名字和李花有關?簡簡單單的“李白”二字,不應該是女人的芳名嗎?怎麽就讓大詩人叫了去,還那麽家喻戶曉,想來這也許是李花的榮耀吧?也給了我臆想的空間。
9梨花帶雨
如若沒在春雨中賞過花,不知道杏花春雨和梨花帶雨的區別。
春日從不缺雨,缺的是賞花賞雨的人。
所幸,春來了,我在。雨霏霏,我在,花也在。
梨花和李花的花瓣和杏花不同,它們很耐風雨。杏花雨遍地芳菲,梨花卻在枝頭絲毫不受影響,雨滴在花瓣上落腳,晶瑩如女人淚。這美麗的畫面,我沒錯過。
10投桃報李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他給我個桃子,我給妳個李子回贈。這是我們文明古國壹直延續至今的禮儀之壹,禮尚往來,互贈物品,表達友誼。
11桃之夭夭,爍爍其華與逃之夭夭
在我們知道的可追溯的記錄,第壹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詩經》的桃夭,本是桃花盛開,用鮮艷的桃花比新娘在好不過。
經過後來的不斷演繹,這麽美麗的壹個意象,竟然演變成“逃之夭夭”,我實在搞不懂古人的詼諧和幽默,更是自愧不如古人豐富的聯想力,本是牛馬不相及的事,竟從美女演繹成逃跑。誰能給智商不在線的我,壹個合理的解釋?
12人面桃花
唐朝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句成語裏暗藏玄機,如果不了解出處,我還會認為這也是描繪女子容貌詞語,實際上,這是形容男女邂逅鐘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以後用的時候可不要歪曲了原意哦。
13世外桃源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用他似真似幻的手法,從尋花開始,把壹個“世外桃源”的美好給我們呈現。直至今日,世外桃源的生活都是人們幻想的避世之所。
14桃李滿天下
《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說的是唐朝狄仁傑,門生眾多,經常向武則天推薦,經他推薦的將相多人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自那以後,桃李滿天下,就用來指培養的後輩和所教的學生眾多,各地都有。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壹條小路。
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16李代桃僵
三十六計之壹: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李子樹木根系多而細,桃子的根系相對少但非常粗壯,如果兩種樹木在壹起種植,李子樹為了吸收養分和水分,而不得不與桃樹產生競爭的態勢,因為桃樹根深葉茂,李子樹的根系只能在桃樹附近或環繞桃樹的根系,而壹遇到大旱天氣,病蟲害就盛行了,而此時桃樹因為根深而充滿活力,但李子根系因為養分不足而會更加容易成為蟲子飽餐的對象,時間久了,發現桃樹根系下有蟲子而李子樹死了。
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很像在象棋比賽中的“舍車保帥”的戰術。
原用“桃”“李”***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
17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瓜田李下)
出自兩漢曹植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瓜田納履有偷瓜的嫌疑,李下扶帽有摘果的嫌疑。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壹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生若沒有興趣,生有何樂?喜歡會讓蒼白的人生塗上五彩繽紛的色彩。於我而言,寫作是,花草也是。
對花草的癡迷,不亞於寫作,能用文字表達這份癡情,是花癡的幸福。在花草的世界,若能習得智慧,不正應了那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渴望了解更多花草的知識,渴望知道它的古往今來,渴望學習與它有關壹切,這種感覺讓我知道什麽叫如饑似渴,要是從小學習的時候也能這樣,人生是不是會有很大不同?
俱往矣,歲月不堪回首,今朝今夕才是屬於我的精彩,且行且珍惜!
(可樂寫於2020.5月1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