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怛:畏懼,恐懼。指因害怕而變臉色。
成語出處:宋·蘇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聞介馬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人者怛然失色。”
大驚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成語解釋: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
成語出處:《漢書·霍光傳》:“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
例 句:金方伯聽見不是王慕維,又自稱舉人,不覺大驚失色。(清·張春帆《宦海》第二回)
畏敵如虎wèi dí rú hǔ
成語解釋:害怕敵人如同怕虎壹般。
例 句:領導者們畏敵如虎,處處設防,節節抵禦。(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有恃無恐yǒu shì wú kǒng
成語解釋: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成語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例 句:我們實在還有壹個更正大的理由使自己有恃而無恐。(聞壹多《演講錄·民盟的性質與作風》)
汗流浹背hàn liú jiā bèi
成語解釋:浹:濕透。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成語出處:《後漢書·伏皇後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
例 句:在勞動競賽中,大家幹得汗流浹背。
膽戰心驚dǎn zhàn xīn jīng
成語解釋: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後趨前。”
例 句:三藏見說,又膽戰心驚,不敢舉步。(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三回)
骨寒毛豎gǔ hán máo shù
成語解釋:形容十分害怕。
成語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後人書之,留傳萬代,可謂骨寒毛豎也。”
擔驚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
成語解釋: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成語出處: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為兵戈擔驚受恐。”
例 句:休聽那算命的胡說,撇下壹個家業,擔驚受怕,去虎穴龍潭裏做買賣。(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壹回)
懸心吊膽xuán xīn diào dǎn
成語解釋: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成語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壹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例 句:但他們往往遭農會嚴厲拒絕,所以他們總是懸心吊膽地過日子。(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膽裂魂飛dǎn liè hún fēi
成語解釋:裂:破裂。魂:魂靈、神誌。膽也破了,魂也飛了。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例 句:且說王觀察見防營軍作亂,嚇得個膽裂魂飛。(清·張春帆《宦海》第九回)
汗不敢出hàn bù gǎn chū
成語解釋: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撚神撚鬼niǎn shén niǎn guǐ
成語解釋:形容驚慌害怕的樣子。
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語解釋: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語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註:“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