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處: 漢·劉向 《說苑·善說》:“雍門子周以琴見乎孟嘗君,孟嘗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文悲乎?’……雍門子周曰:“然,臣之所為足下悲者壹事也。夫聲敵帝而困秦者,君也;連五國之約,南面而伐楚者,又君也。天下未嘗無事,不從(zong) 則橫,從成則楚王,橫成則秦帝,楚王秦帝必報仇於薛矣。夫以秦楚之強而報仇於弱薛,譬之猶摩蕭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萬歲之後,廟堂必不血食矣。高臺既以壞,曲池既以漸。……’於是孟嘗君泫然泣涕,承睫而未殞。雍門子周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徵(zhi),微揮羽角,切終而成曲。孟嘗君涕浪汗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國亡邑之人也。’”《淮南子·覽冥訓》、《新論·琴道》 等亦載,文略。
釋義用法 戰國時雍門子周帶琴去見齊國的孟嘗君,孟嘗君說:“先生彈琴能讓我悲傷嗎?”雍門子周說:“現在您鮮衣美食,威重令行,正在得意之時,我無法使您悲傷。但有壹件事我替您擔心,方今天下非楚即秦,而您以薛城這壹小塊地方同楚、秦相對抗,恐怕將來您的後代會斷絕香煙了,池亭樓館也將荒蕪,成為樵山牧場。”於是說得孟嘗君眼裏含淚,這時雍門子周彈起憂傷的曲調,使孟嘗君涕下汗出,欷覷出聲。後以此典表示使人警懼的'勸諫與告誡; 也以“曲池平”等形容昔日富貴今日衰敗的景況。
用典形式
雍琴 清·王夫之:“雄劍不偶合,雍琴常自疑。”
曲池平 宋·黃庭堅:“謝公所築埭,未嘆曲池平。”明·高啟:“愛妾已去曲池平,此時欲飲焉能傾。”
雍門言 晉·張載:“感彼雍門言,淒愴哀往古。”
雍門奏 唐·李益:“何必雍門 奏,然後淚潺湲。”
雍門哀 宋·朱熹:“從知爽鳩樂,莫作雍門哀。”清·黃景仁:“君不見鄒生壹徽悲楚懷,公子亦為雍門哀。”
雍門彈 唐·賈至:“此別盈襟淚,雍門不假彈。”宋·蘇軾:“聊興廣武嘆,不待雍門彈。”
雍門琴 唐·李白:“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唐·李紳:“惆悵追懷萬事空,雍門琴感徒為爾。”清·王夫之:“井底史留坑外字,秦廷築和雍門琴。”清·顧樵:“哀樂境所遇,豈必雍門琴。”
薛公淚 唐·張九齡:“嘗聞薛公淚,非直雍門琴。”
池臺無恙 清·丘逢甲:“池臺無恙仍今日,已似聞琴對雍門。”
雍門琴曲 明·湯顯祖:“繞室繐帷非絳帳,雍門琴曲是哀桐。”
雍門鼓琴 清·錢謙益:“廬山起冢並崔嵬,雍門鼓琴何足哀。”
琴下雍門淚 唐·李益:“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門淚。”
雍門坐相和 晉·張華:“淳於前行酒,雍門坐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