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更,內 心虛 弱。
成語出處: 《論語·陽貨》:“色厲而 內荏 ,譬諸 小人 ,其穿窬之盜也與。”
成語例句: 他跑遍租界的各處, 觀察 了 帝國主義 爪牙的 色厲內荏 的 窘態 。
繁體寫法: 色厲內荏
註音: ㄙㄜˋ ㄌㄧˋ ㄣㄟˋ ㄖㄣˇ
色厲內荏的近義詞: 外強中幹 外有強形,內中幹竭。泛指外表強大,內實空虛 虛有其表 唐 中書舍人 蕭嵩 長大多髯。 玄宗 欲以 蘇颋 為相,命 嵩 起草詔書。既成,不中 玄宗 之意,擲
色厲內荏的反義詞: 表裏如壹 表面和內心壹個樣。形容思想和言行完全壹致行之以忠者,是事要著實,故某集註雲:以忠,則 名副其實 ∶名稱與實質相合壹致 名副其實的美洲印第安人 ∶真正的,符合真實情況的他和他的妻子是名副其實的老資
成語語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an ass in a lion's skin <be weak inside though fierce in countenance;appear severe but weak inside>
俄語翻譯: сильный с виду,но слáбый по существу
日語翻譯: 見(み)かけ倒(だお)し
其他翻譯: <法>lǎche au fond sous des dehors de fermeté <affecter un air rébarbatif pour cacher sa faiblesse>
讀音註意: 色,不能讀作“shǎi”。
寫法註意: 厲,不能寫作“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