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盲目亂說的成語

盲目亂說的成語

形容盲目的成語 關於盲目的成語 ***收錄描寫盲目的成語19條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道聽耳食 對傳聞之辭不加去取,盲目輕信。

出處:清·葉燮《原詩·外篇下》:“村學究道聽耳食,竊壹言以詫新奇,此等之論是也。”

東闖西踱 指盲目地四處闖蕩。

出處: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開,但想到不吳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獨自東闖西踱較為‘有聊’,便又舍不得走。”

東撈西摸 指盲目地四處求索。

出處:宋·朱德《答廖子晦》:“蓋性命之理雖微,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如捕風系影。”

吠形吠聲 比喻跟在別人後面盲目附和。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雲:‘壹犬吠形,百犬吠聲’。”

吠影吠聲 比喻跟在別人後面盲目附和。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諺雲:‘壹犬吠形,百犬吠聲’。”

奉若神明 奉:信奉;神明:神。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樣。形容對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附聲吠影 比喻盲目附和。

出處:清·王韜《洋務上》:“而附聲吠影者流,從而噓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務中,而得躬逢其盛也。”

附影附聲 指盲目附和。

出處:清·鈕琇《觚剩·惠士陳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時……始覺說癡說夢,無非附影附聲。”

邯鄲匍匐 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來的長處。

出處:《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合眼摸象 閉著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上》:“山谷雲:‘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後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壹處。’”

狂瞽之言 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無知的言論。舊時常用作自謙之辭。亦作“狂瞽之說”。

盲人瞎馬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望風撲影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瞎馬臨池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瞎子摸魚 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調查研究。

出處: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二:“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壹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誌中繼續存存在著。”

效顰學步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出處:明李贄《答耿司寇書》:“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鐵,而肯效顰學步從人腳跟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