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料未及、出乎意料等都可以吧。
另外,這句諺語較通俗的寫法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增廣賢文》[清·周希陶])解析: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付出了很多,但花卻總是不開;而把壹枝柳條隨意地插在地裏,從來不去照料它,但它卻長成了郁郁蔥蔥的柳樹。
這是古詩,又是比喻句,用大自然植物的習性,比喻作者想做壹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作了很多努力,結果卻不能如願以償。而不經意地做某件事情,反而很順利地得到好結果。
(註意:“陰”不能誤寫為“蔭”,詳見下文。)“綠樹成陰花滿天”——“陰”還是“蔭”? 李鼎 上海中醫藥大學 為了迎接我校建校五十周年,裘老最近發表了兩首親筆書寫的七言絕詩。
壹首以“綠樹成陰花滿天”結句,寫出五十年來我校欣欣向榮的建設新貌;另壹首以“猶想中華後起才”結句,寫出老前輩對新壹代的殷切期望。關於詩作內容已有同誌寫成專文介紹,我在這裏想談的,只是“綠樹成陰”的陰字的用法問題。
“綠樹成陰”又可簡化為“綠陰”。裘老另壹首詩有“綠陰如酒醉詩人”。
有位老同誌曾用書法給他寫成條幅,把“陰”字寫成“蔭”。裘老看了,把它收藏起來,既不張掛,也不用來影印出版,就因為是“陰”字多了個草頭,原來這兩個字是不能混用的。
向陽稱“陽”,背陽稱“陰”,這壹方位概念歷來都分得很清楚。樹陰,自然就是指樹木遮住陽光而形成的陰影處。
把樹陰寫得最為形象的壹句詞是:“午陰嘉樹清圓。”中午陽光直射,大樹底下形成壹圓圈的陰影,這裏是很涼爽的,俗稱“涼陰”或“陰頭”。
綠樹成陰,表明樹木的枝繁葉茂,這是夏天的景象。唐詩中有“綠樹陰濃夏日長”、“陰陰夏木囀黃鸝”、“綠陰冉冉遍天涯”等,都是正確地使用“陰”字。
“陰”字加上草頭的“蔭”字,本來只讀去聲,與讀陰平的“陰”字有平仄聲之分,因此在詩詞中讀音含糊不得。“蔭”字從“陰”字分化出來,加上草頭,原意指青草覆蓋地面起庇蔭作用。
《左傳》有句話:“若去枝葉,則本根無所庇蔭矣。”早期只用“陰”字。
《詩經·大雅》有句詩:“既之陰女,反予來赫。”改用後起的字可寫成:“既之蔭汝,反予來赫。”
意思是:我既然這樣庇護妳,妳反而來威嚇我。 最能說明“蔭”字的原義的,是清末大學者俞樾(字蔭甫)這對名字,合起來就是“樾蔭”二字。
原出處《淮南子·人間訓》:“武王蔭暍人於樾下……”(高誘註:“樾下,眾樹之虛也。”)意指周武王將中暑的人移放到路旁大樹間枝葉交疊如蓋的涼陰下。
後來將路旁的行道樹稱“道樾”,將大樹下的陰涼處稱“樾蔭”,字讀去聲。王安石詩“客坐苔紋滑,僧眠樾蔭清”就是這麽用的。
陶淵明詩句“桑竹垂餘蔭”、蘇東坡詩句“長松得高蔭”等,都是著眼於枝葉庇蔭的意思。詩詞中就是沒有將“蔭”字讀成平聲。
近代說的“林蔭大道”壹詞,實際是從“樾蔭”發展而來的,蔭字意思不算錯,只是讀音讀成“陰”了;近來甚至喧賓奪主,想侵占“陰”字的原有地位,有人把與花木有關的“綠陰”、“花陰”、“柳陰”、“松陰”等的“陰”字都加上了草頭,而且拿新編的辭書作證。老先生可不接受這種庇蔭,只好說:好了,好了,不必要再加了。
備註: 蔭統讀yìn,不讀yīn。1.[動] (樹木)遮蓋陽光。
▽~覆。2.[動]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賞或庇護。
▽封妻~子。3.[形]陽光照不到;陰涼潮濕。
▽地下室太~了,沒法住。詞語舉例:蔭庇(庇蔭)|蔭蔽|封妻蔭子|蔭涼(跟“陰涼”不同)|蔭翳(跟“陰翳”不同)(註:“樹~”、“綠~”、“林~道”等應作“樹陰”、“綠陰”、“林 *** ”等。)
——摘自《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1985)以及《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綠樹成陰:樹木遮住陽光而形成陰影。成,形成(動詞);陰,陰影(名詞)。
“成”後加名詞為動賓式動詞,比如“成才”、“成龍”、“成形”、“成文”等,“綠樹成陰”的“成陰”也是這種結構,如果用“蔭”(去聲,動詞或形容詞)就不合理了。 社會上很多人甚至壹些媒體都被現漢和那些偽專家、假權威誤導了,加上壹些人的思想本來就媚俗、虛偽,看到“林 *** ”裏有“ *** ”兩個字便嚇壹跳,以為孩子學了這個詞會變壞,其實讓孩子變壞的可不是這個詞,“林 *** ”跟“ *** ”也沒有壹毛關系,說有關系的人也是強拆詞語!“林 *** ”是“林陰”+“道”,是指兩旁有樹木蔭蔽(yìnbì)(均讀去聲)的道路,也說“林陰路”。
現在真是“蔭”滿天飛啊!“綠楊陰裏白沙堤”、“綠陰不減來時路”“誰記窗前借綠陰”“樹頭花落未成陰”“無心插柳柳成陰”等著名古詩或諺語裏的“陰”被很多人改成“蔭”了!魯訊先生的《革命時代的文學》裏有幾句話:“要講得堂皇點,則譬如種柳樹,待到柳樹長大,濃陰蔽日,農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樹底下吃飯,休息休息。”其中的“濃陰蔽日”也被篡改為“濃蔭蔽日”了!這是對古人的大不敬,這壹切都是拜現漢和那些偽專家、假權威所賜啊!他們要違反國家語委的規定、違反國家規範堅持設“蔭”(yīn)的話,必定要 *** 地、肆無忌憚地篡改古人詩詞或者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