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有關鼓勵的成語有哪些?

有關鼓勵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鼓勵自己”的成語有:笨鳥先飛、發憤圖強、白手起家、聞雞起舞、自強不息、勵精圖治

笨鳥先飛

讀音: bèn niǎo xiān fē

釋義: 行動笨拙的鳥要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出處: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壹折:“我和妳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妳這等坌(笨)鳥先飛。”

發憤圖強

讀音: fā fèn tú qiáng

釋義: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 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白手起家

讀音: bái shǒu qǐ jiā

釋義: 白手:空手;起家:創建家業。形容在沒有基礎和條件很差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出處: 《朱子語類》卷壹0七:“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致榮顯。”

聞雞起舞

讀音: wén jī qǐ wǔ

釋義: 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自強不息

讀音: zì qiáng bù xī

釋義: 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處: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勵精圖治

讀音: lì jīng tú zhì

釋義: 礪:奮勉;圖:設法;治:治理好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 《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宋史·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