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蟬的釋義是:像晚秋時的蟬那樣壹聲不響。形容受到壓制不敢作聲。
壹、成語出處
噤若寒蟬的出處是:宋·張守《題鎖樹諫圖後》:“嘗怪士處明時;事賢主;履高位;噤如寒蟬;或至導諛以誤國。”
二、成語典故
在《後漢書·杜密傳》中,劉勝位為大夫,受上賓的禮遇,但他知道有才能的人卻不舉薦,聽聞惡行也不加以批判,隱瞞真實情況只為保全自身,如同秋天的蟬壹般不出聲。
因此,“噤若寒蟬”這個成語最初是用來形容劉勝的這種行為,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人因為害怕或緊張而變得沈默不語,不敢發聲或說話的狀態。
噤若寒蟬造句
1、他冷峻的神色,沈穩的步履,軟綿綿的奧地利口音教人噤若寒蟬卻又隱隱心安,對於午夜下窗戶“梆梆”敲響,窗簾颯然飄起的橋段實在很相襯。
2、殿中弟子都低眉垂眼,噤若寒蟬,幾個老祖吵架,他們恨不能離得遠遠的,別說插嘴,就連看都不想看,就連壹向在幾人面前得力的雲清,此時卻也不敢張嘴插話。
3、剛才還喧騰不已的水手們現如今全然平靜下來,噤若寒蟬,只有偶爾壹兩個敢說上幾句,但即便是說,也是相互之間的竊竊私語,遠沒有剛才那般肆意。
4、有人對妳噤若寒蟬,有人見妳滿心喜歡;是因為妳的筆墨,總像壹把利刃,把醜惡劈斬;也因為妳的胸懷,總似壹縷驕陽,把美善宣傳;這就是記者的每壹天;記者節到了,祝願記者朋友們身。
5、我的祝福穿過冷凜寒風,跨過“寒”空母航,掠過“寒”天飛船,在小寒這天送到妳身邊;願妳事業愛情“寒”苞欲放,憂愁煩惱噤若寒蟬,健康永遠為妳保駕護“寒”,小寒節氣到,願妳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