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見是Xian讀音。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見:顯現)指讀書讀得遍數多了,自然就會理解書的內容和涵義。復句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定語、分句。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魏誌·王肅傳》南朝·宋·裴松之註引《魏略》:“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有壹個人叫董遇的人,少時家境貧寒,只能靠去田間賣苦力或走街串巷做些販夫走卒的活計來養活自己。但無論做什麽,走到哪裏,環境多麽惡劣,他總是隨身攜帶著壹些書,只要壹有空就會孜孜不倦地讀起來。
後來,他發達了,做了官吏,仍堅持博覽群書,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最終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學問家。董遇成名之後,壹時間很多俊傑才子慕名而來,想要拜他為師。
這其中就有壹個叫李堯的書生,李堯是董遇的同鄉,少年時就研讀了很多書籍,待年齡稍大些,漸漸喜歡上了歷史典藏。初見面,壹番寒暄之後,董遇問:“年輕人,給妳壹本書,妳會去讀幾遍?”
李堯恭敬地作了個揖,謙卑地答道:“三遍。”董遇說:“此話不假?”答曰:“是真的讀三遍。”
董遇很失望,擺擺手對他說:“年輕人,妳還是回去吧。”
李堯不解:“先生,此話何意?我是誠心誠意地來向您拜師學習的,您為什麽不肯收下我呢?”
董遇回答道:“不是我不想留妳,也不是妳資質不夠,我覺得妳沒有悟出治學的精髓所在。在妳來此之前,早已有很多人來向我請教學習的方法,其實,也談不上什麽高深方法,我只是讀書讀的遍數多罷了。”
李堯滿臉困惑地問:“先生會讀多少遍呢?”
董遇笑了笑說:“文章至少要壹口氣先讀上百遍。我覺得壹篇文章如果不讀很多遍的話,是很難理解文章的真正含義的。“
成語寓意
世間萬象,皆為身外之物,唯有多讀書,讀好書能夠啟迪人的靈魂,讓人心領神會,耳聰目明,誌存高遠。壹本好書,就如夏日午後的清茶,淡淡的,讓人沈醉,它可以在夏日裏讀出雪意,於山間聞到泉鳴。書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社會文明的載體,也是人類進步的標誌。
壹本好書,可以改變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改變人們的思維習慣,影響人們處事的行為方式,進而影響人們每天的生活,甚至可能會改變人壹生的命運。
古人所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只有反復閱讀,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才能夠從懵懂無知走向睿智豁達。
把壹本書讀到壹百遍,其中的含義自然就心領神會了。成語中的“讀百遍”只是概數,是壹種強調的語氣,有多次重復之意。“重復”乃學習之母。關於這點,古人還說過,“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要的正是這鍥而不舍的精神,只要靜心研讀,反復思考,定能悟出書中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