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的意思是辦法。“束手無策”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沒有壹點辦法。
壹、策的釋義
1、古代寫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2、古代考試的壹種文體,多就政治和經濟問題發問,應試者對答。
3、我國數學上曾經用過的壹種計算工具,形狀跟“籌”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訣寫在上面以計算乘除和開平方。
4、計謀,辦法。
5、姓。
6、古代趕馬用的棍子,壹端有尖刺,能刺馬的身體,使它向前跑。
二、說文解字
策,馬箠也。從竹朿聲。
譯文:策,趕馬的竹鞭。字形采用“竹”作邊旁,“朿”是聲旁。
三、組詞
政策、鞭策、策論、策反、策勉等。
四、字形演變(如圖)
擴展資料:
壹、政策 [ zhèng cè ]?
國家或政黨為實現壹定歷史時期的路線而制定的行動準則。
二、鞭策?[ biān cè ]?
鞭和策都是趕馬前進的工具。現比喻鼓舞、督促、推動人前進。
三、策論?[ cè lùn ]?
封建時代指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清末采用維新運動者的主張,廢八股,用策論作為科舉的壹個項目。
四、策反?[ cè fǎn ]?
深入敵對壹方的內部,秘密進行鼓動,使敵對壹方的人倒戈。
五、策勉?[ cè miǎn ]?
鞭策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