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不過的“拗”的意思是固執、不馴服,讀音為niù。
拗不過:意思是無法改變別人堅持的意見。多用於對執拗的人,無計可施。
拗,是壹個多音字,有三種讀音。
(1)ǎo,意思是弄彎;使……斷,如“把鋼絲拗斷”。
(2)ào,意思是不順、不順從,如“違拗”“拗口”。
(3)niù,意思是固執、不馴服,如“執拗”“脾氣拗”。
多音字組詞:
niù:拗開、執拗、拗性、拗格、拗捩、直拗、拗澀、深拗、十拗、硬拗、撒拗
ào:違拗、拗口、拗處、拗蠻、拗陷
ǎo:拗斷、拗折、鼈拗、拗過去、拗曲作直
擴展資料:
詞語解析:
壹、拗開[ǎo kāi]
把東西用兩手掰開。
二、執拗[zhí niù]
形容固執任性,堅持己見,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也有阻攔的意思。
三、違拗[wéi ào]
違拗癥是壹種對他人的要求或指令表現出抵制或反抗的癥狀。又稱抗拒癥。
四、拗口[ào kǒu]
意思是說起來別扭,不順口。
五、拗斷[ǎo duàn]
亦作“抝斷”。就是由用人單位提出,並與勞動者協商壹致來解除勞動合同。
百度百科-拗不過
百度百科-拗
2. 拗字怎麽組詞拗別
拗不過
拗調
拗斷
拗格
拗花
拗勁
拗救
拗句
拗句格
拗開
拗抗
拗口
拗口(ào-)
拗口風
拗口令
拗戾
拗捩
拗攏
拗律
拗木枕
拗怒
拗強
拗峭
拗曲作直
拗取
拗卻
拗澀
拗聲
拗體
拗體詩
拗相公
拗項
拗項橋
拗性
拗性(niù-)
拗語
拗折
拗執
拗轉
拗拙
拗字
拗阻
憋拗
鱉拗
別拗
村拗
打拗
警拗
綠拗兒
偏拗
僻拗
曲拗
強嘴拗舌
撒拗
三不拗六
深拗
十拗
四不拗六
違拗
折拗
執拗
執拗(-niù)
直拗
阻拗
3. 荒僻的四字成語敗井頹垣 猶言房毀墻坍。形容村舍荒涼。
出處:魯迅《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不毛之地 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赤地千裏 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出處:《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千裏。”
地廣人希 地方大,人煙少。同“地廣人稀”。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楚越之地,地廣人希。”
地廣人稀 地方大,人煙少。
出處:《漢書·地理誌下》:“習俗頗殊,地廣民稀。”
地角天涯 比喻偏遠的地方或相隔很遠。
出處: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面無由,但似情企。”
地曠人稀 地方大,人煙少。
出處:《漢書·地理誌下》:“習俗頗殊,地廣民稀。”
斷壁殘垣 殘垣:倒了的短墻。殘存和坍塌了的墻壁。形容殘敗的景象。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壹百八回:“走到也是園濱文述農門首,擡頭壹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關山阻隔 關隘山嶺阻擋隔絕。形容路途艱難,往來不易。
出處:元·鄭德輝《 梅香》第壹折:“不爭他回家去呵,路途艱難,關山陰隔,這親事幾時得就。”
荒無人煙 人煙:指住戶、居民,因有炊煙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
出處:穆欣《南線巡回·解放西昌之戰》:“部隊指戰員忍饑受寒,翻越高達四千二百多米荒無人煙的大山。”
雞犬不聞 形容極為荒涼冷僻。
4. 羞愧的四字成語包羞忍恥 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與恥辱。
出處:唐·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耳紅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紅了。形容過於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
出處: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六十壹回:“忽見禁子走來,輕輕的向倪完耳邊說了幾句。倪完吃了壹驚,不覺耳紅面赤。”
顧景慚形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景,同“影”
出處: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為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
顧影慚形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出處:晉·傅鹹《申懷賦》:“芬芳並發,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
汗流洽衣 汗出甚多,濕透衣服。形容極其惶恐羞愧。
出處:明·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頃賢郎至,辱華翰獎借,爛然盈楮,不匡其所不及,而假其所不能。讀之使人汗流洽衣也。”
汗顏無地 汗顏:臉上出汗。形容極其羞愧,無地自容。
出處:唐·韓愈《朝歸》詩:“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顧影聽其聲,赪顏汁漸背。”
積羞成怒 猶惱羞成怒。指羞愧至極,轉生憤怒。
出處:梁啟超《清議報壹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既而臣民犯顏,友邦側目,誌不得逞,遂乃積羞成怒,大興黨獄。”
愧悔無地 羞愧懊悔得無地自容。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壹回:“門生少年狂悖,原為匪人所誘。這也不敢欺瞞老師。但近日愧悔無地,亟欲自新,所以來投老師。”
老羞成怒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壹回:“烏額拉布見田小辮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便也惱羞成怒。”
面無慚色 慚:羞愧。臉上沒有壹點羞愧的神色。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若以愛民惜庫物,遭大王殺死,仆見先王於地下,面無慚色矣。”
赧顏汗下 赧:因羞愧而臉紅。顏:面容。形容羞愧到極點。
惱羞變怒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同“惱羞成怒”。
惱羞成怒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壹回:“烏額拉布見田小辮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便也惱羞成怒。”
桃羞杏讓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
無地可容 指無處藏身,形容慌亂、羞愧至極,處境窘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李紈正要勸解,丫頭來說,太太來了。襲人等此時無地可容,寶玉等趕忙出來迎接。”
無地自處 猶無地自容。形容非常羞愧。
無地自厝 猶無地自容。形容非常羞愧。
無地自容 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處:《三國誌·魏誌·管寧傳》:“夙宵戰怖,無地自厝。”
羞花閉月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隱藏。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沈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知羞識廉 羞:羞愧。廉:廉恥。指人知道羞愧、廉恥。形容有修養。
自覺形穢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後也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無容身之地 ①指沒有棲身立腳的地方。②指羞愧而無處可以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