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贊美君子的成語有哪些

贊美君子的成語有哪些

博物君子 指博學多識的人。

出處:《史記·吳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後漢書·周榮傳》:“蘊櫝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集》之策,無所不覽。”

不言而信 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麽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出處:《莊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大雅君子 大雅:對品德高尚,才學優異者的贊詞。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出處:《漢書·景十三王傳贊》:“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之矣。”《論語·八佾》:“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

讀書君子 舊時稱有誌操有學問的人。

惡居下流 惡:討厭,憎恨;下流:即下遊,引伸為卑下的地位。憎恨處於下遊。原指君子不願居於卑下的地位。現也指不甘居下遊。

出處:《論語·子張》:“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二三君子 猶二三子。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漢書·楚元王傳》:“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

毀方瓦合 毀去棱角,與瓦礫相合。比喻屈己從眾,君子為道不遠離於人。後指毀棄自己的原則,迎合世俗。

出處: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註:“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

季布壹諾 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出處:《史記·季布欒列傳》:“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壹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之間哉?’”

季路壹言 比喻信用極好。

出處:《左傳·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鞠躬君子 指謹敬盡職的人。

君子固窮 君子:有教養、有德行的人;固窮:安守貧窮。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操。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好逑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後遂用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語。

出處:語出《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逑,匹也。言後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間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

君子三戒 戒:戒規。君子有三條戒規:少年時戒美色;壯年時戒毆鬥;老年時戒貪圖。

君子協定 雙方不經過書面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定,它與書面條約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於國際事務間,後亦用為事先約定的套語。又稱作“紳士協定”。

君子之交 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出處:《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梁上君子 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

出處:《後漢書·陳寔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龍屈蛇伸 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誌。

豈弟君子 和樂平易而厚道的人。

出處:《詩經·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千金壹諾 諾:許諾。壹個諾言價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輕易許諾。

出處:《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

謙謙君子 指謙虛而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處:《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仁人君子 仁:仁愛。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語諷刺偽君子。

出處:《晉書·刑法誌》:“刑之則止,而加之斬戮,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政乎?”

仁義君子 原指好心腸的正派人,後泛指能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出處:《晉書·刑法誌》:“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乃仁義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於政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