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有造字的四字成語故事

有造字的四字成語故事

1. 查找有關於造字的神話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成語故事

倉頡造字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壹。

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壹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倉頡的籍貫,據《萬姓統譜·卷五十二》:記載,“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 《明壹統誌·人物上古》亦記載:“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

全國有多處紀念倉頡的遺跡,有倉頡陵、倉頡廟、造字臺等。在眾多倉頡及遺跡中,始建於漢代者有四處:河南南樂[ 、虞城 、開封和陜西白水。

簡介傳說中倉頡[jié]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9個人,虞舜、倉頡、項羽、重耳、高洋、呂光、魚俱羅、關羽、還有李煜。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壹大結,小事打壹小結,相連的事打壹連環結。

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倉頡造字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壹種文字來。有壹年,倉頡到南方巡狩,以“羊馬蹄印”為源靈感。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

倉頡把這種符號叫做"字"。民間傳說編輯倉頡造字倉頡從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錯誤的史實,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

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遊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

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倉姓。

其意是“君上壹人,人下壹君”。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

那時,當官的可並不會顯得威風,和平常人壹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

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裏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

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麽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壹長久,就不奏效了。

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

增加了就添壹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壹個貝殼。這法子挺管用,壹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

怎麽才能不出差錯呢?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壹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壹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壹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壹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

倉頡壹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壹喜:既然壹個腳印代表壹種野獸,我為什麽不能用壹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

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

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麽,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麽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壹個臣子變壞。

怎麽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胡子上打了壹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壹百二十多歲的人了。

老人沈吟了壹會,獨自去找倉頡了。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壹樣認真地聽著。

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麽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妳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妳肯不肯再教教我?”倉頡看這麽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老人說:“妳造的‘馬’字。

2. 有故事的四字成語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壹把斧子。

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註意那人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壹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

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麽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註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壹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麽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壹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壹棵壹棵地往上拔。

壹大片禾苗,壹棵壹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裏。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壹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

有壹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麽誌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裏浪。”意思是:我壹定要突破壹切障礙,勇往直前,幹壹番事業。

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壹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壹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壹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壹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壹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壹般。

壹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壹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妳已經學了。” 壹夜伯牙乘船遊覽。

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壹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壹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壹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妳真是我的知音。”

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壹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壹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嶽《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壹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壹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壹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

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壹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

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裏,昨夜壹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壹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壹字,只有壹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壹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壹字師。

8.專心致誌 從前有壹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壹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壹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

另壹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裏,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裏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壹只鴻雁,美餐壹頓該多好。”

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壹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

3. 什麽造字 神話成語

倉頡造字。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壹大結,小事打壹小結,相連的事打壹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壹種文字來.有壹年,倉頡到南方巡狩,登上壹座陽虛之山(現在陜西省雒南縣),臨於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見壹只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倉頡看了覺得稀奇,就取來細細研究.他看來看去,發現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通的.他想花紋既能表示意義,如果定下壹個規則,豈不是人人都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麽?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作"字"。

4. 帶造字的成語有哪些

造謗生事造車合轍造次顛沛造次行事造端倡始造端讬始造惡不悛造化弄人造化小兒造極登峰造繭自縛造謀布阱造謀布穽造難生患造天立極造微入妙造言惑眾造言捏詞造言生事造言之刑造謠惑眾造謠生非造謠生事造謠中傷造因得果造因結果造作矯揉混造黑白天造草昧天造地設再造之恩筆補造化筆參造化不敢造次不堪造就不可造次閉門造車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創意造言登峰造極功參造化躋峰造極嬌揉造作撟揉造作矯揉造作埋鍋造飯遣詞造句遣詞造意巧同造化時勢造英雄秀才造反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秀才造反,壹世無成興訛造訕屣履造門移山造海主情造意指瑕造隙作言造語粗制濫造恩同再造福由心造胡編亂造回天再造戛戛獨造積衰新造憑空捏造憑空臆造乾坤再造神領意造無惡不造鄉壁虛造向壁虛造遭家不造逢山開道,遇水造橋。

5. 成語故事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望梅止渴,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負荊請罪,大禹治水,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壹毛 · 膠漆相投 · 舉壹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