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5筆畫,筆順為:橫、橫、豎鉤、撇、點。
示(拼音:shì)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古人祭祀用的祭臺。祭品都是顯示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示”有展示出來讓大家看的意思。人們在祭祀祖先時常常會說些禱告祈求的話,目的是求得神靈的保佑。
正因如此,“示”又有“以事相告”的意思,所以又引申為顯示、表示的意思。示是漢字部首之壹,作左旁時寫作礻,用示作意符的字多與鬼神、祭祀、崇拜有關,如社、祇、祥、福等。
示始見於商代甲骨文。關於“示”的含義,據考證,這是古代的“神主”,即供奉祖先、神靈的木牌或石頭祭臺,又稱“靈石”。這石桌很平,上面放著祭品。下面的壹豎表示支撐石桌的腳。古人很相信鬼神,每逢節日或重大事件,都要跪拜祖先和鬼神,供桌上擺放著各種祭品。
由此可知,“示”的本義應是指供放祭品的“石桌”,也就是“靈石”。金文的“示”字與甲骨文略有不同。下面的壹豎變成了像“小”字壹樣的支架,這似乎使石桌能擺放得更平穩些。也可能是表現祭祀時塗抹在神主上的血液。小篆以後,字形基本定型,沒有太大變化。
包含示字的成語:
1、不甘示弱,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gān shì ruò,意思是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別人差。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附集·我的第壹個師父》。
2、發綜指示,漢語成語,拼音是fā zōng zhǐ shì,意思是獵人發現野獸的蹤跡,指示獵狗跟蹤追捕,比喻在後面操縱指揮。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
3、以弱示強,漢語成語,拼音是yǐ ruò shì qiáng,意思是把力量弱小偽裝成十分強堿的樣子,使對方產生威懾。出自明·劉基《百戰奇略·弱戰》。
4、發縱指示,漢語成語,拼音是fā zòng zhǐ shì,意思是發現野獸的蹤跡,指示獵狗跟蹤追捕,比喻暗中操縱指揮。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