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平浪靜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意思是指沒有風浪,好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壹樣,比喻平靜無事。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
釋義
無風無浪。比喻平靜或情勢穩定。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七:“僧問:‘風恬浪靜時如何,’師曰:‘吹倒南墻。’”
例句
1、無風無浪。
宋 胡壹凡《泊光口》詩:“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面渾如鏡面新。”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須臾,霧散雲收,風平浪靜,滿船之人俱各無事,唯有 王勃 乃作神仙去矣。”
《老殘遊記》第壹回:若遇風平浪靜的時候,他駕駛的情狀,亦有操縱自如之妙;不意今日遇見這大風浪,所以都毛手毛腳。
田野《火燒島》:“海闊天空,風平浪靜,紅日照遍了東方,白鷗在前後飛翔。”
2、比喻平靜或情勢穩定。
宋 陸九淵《語錄》卷下:“因提公昨晚所論事,只是勝心。風平浪靜時,都不如此。”
明 蔣壹葵《長安客話·關鎮雜記壹·古榆關》:“即今 倭 雖往封,未便風平浪靜;虜雖漸遠,豈能息燧寢烽,則屯田積粟之舉,誠綢戶徹桑之上計也。”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 有孩兒在這裏,不要怕他,包管風平浪靜。”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世界上的事體,哪壹件是拿得定,把得穩的,看著風平浪靜,壹點危險沒有,哪知忽然而來。”1983年《袁家山簡介》:“(袁可立)許願修蓋廟宇,隨即風平浪靜,壹仗取勝。”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