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1、三妻四妾[sān qī sì qiè]?
2、三從四德[sān cóng sì dé]?
3、三老四少[sān lǎo sì shào]?
4、三清四白[sān qīng sì bái]
5、三門四戶[sān mén sì hù]?
6、三脫四換[sān tuō sì huàn]?
7、三檐四馬[sān yán sì mǎ]?
8、三心四相[sān xīn sì xiāng]?
9、三番四復[sān fān sì fù ]
10、三朋四友[sān péng sì yǒu]?
11、三男四女[sān nán sì nǚ ]?
12、三反四覆[sān fǎn sì fù]?
13、三方四正[sān fāng sì zhèng]?
14、三求四告[sān qiú sì gào]?
15、三鄰四舍[sān lín sì shè]?
16、三和四美[sān hé sì měi
17、三病四痛[sān bìng sì tòng]?
18、三番四次[sān fān sì cì]?
19、三番四覆[sān fān sì fù ]?
20、三老四嚴[sān lǎo sì yán]
釋義:
1、三妻四妾:妻妾眾多的意思。
·出處:清·李漁《風箏誤·逼婚》:“妳做狀元的人,三妻四妾,任憑再娶。”
2、三從四德: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之壹。
·出處:《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3、三老四少:老少眾人;方言,稱參加青幫的人,猶言老少爺們或兄弟爺們。
·出處:《 武家坡》
4、三清四白:指非常清白。
·出處:?茅盾 《小圈圈裏的人物》
5、三門四戶:各道門戶。
·出處:《鐵拐李》
6、三脫四換:這是壹種風俗,結婚至少要準備4套婚紗。
7、三檐四馬:三層傘蓋、四馬並駕的車; 為古代貴官之車乘。
8、三心四相:三心是“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眾生之所以痛苦,就在於過於執著往昔的想念,今日的焦慮,未來的擔憂;四相就是“我、人、眾生、壽者相”,就是凡夫以二元對立心來認識世界宇宙人生的,故有此長彼短。
9、三番四復:三、四:指次數之多;番、復:反復。變化無常或反復多次。
·出處:清·敖英《彩雪亭雜言·鄺子元》:“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乃畏首畏尾,三番四復,猶豫不決。”
10、三朋四友:泛指各種朋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有壹班無賴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擎鷹放鷂,駕犬馳馬,射獵打生為樂。”
11、三男四女:泛指子女眾多。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有壹班無賴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擎鷹放鷂,駕犬馳馬,射獵打生為樂。”
12、三反四覆:指反復無常。
·出處:清·蔣士銓《空谷香·殺艙》
13、三方四正:壹個是三方,壹個是四正。
14、三求四告:指再三求告。
·出處:《紅樓夢》
15、三鄰四舍:泛指鄰居。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聞知此事,率了三鄰四舍,提壺摯盒,都來慶賀,吃了好幾日喜酒。”
16、三和四美:色香味皆佳。
·出處:“四美”是清初壹秀才借用《滕王閣序》中“四美具,二難並”之句起名,含義為鮮甜脆嫩,“三和”是醬園主人自起,含義為色香味皆佳。
17、三病四痛:指病痛很多。
·出處:出自《醋葫蘆》
18、三番四次:番:遍數;三番四次指壹再,多次。
19、三番四覆:三、四:指次數之多;番、覆:反復,翻悔‘’形容變化無常,反復多次。
·出處:明·張岱《石匱書後集·烈帝本紀》:“先帝焦於求治,刻於理財,渴於用人,驟於行法,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番四覆,夕改朝更。”
20、三老四嚴:縮略語。“三老”指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四嚴”指幹革命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
·出處:最早出現於1962年,到1963年就形成了完整的表述。“三老四嚴”是壹種作風與精神:“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對待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