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象棋規則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後退,過了河之後可以橫著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出處:張友鸞《秦淮粉墨圖》第62回:“這是‘做了過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時候呀!”
2、過河拆橋[ guò hé chāi qiáo ]
釋義: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壹腳踢開。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妳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3、恒河沙數[ héng hé shā shù ]
釋義:恒河:南亞的大河。象恒河裏的沙粒壹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金剛經·無為福勝分第十壹》:“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4、恒河壹沙[ héng hé yī shā ]
釋義:比喻極其渺小。
出處:清·各邦額《夜譚隨錄·宋秀才》:“宋陰念壹身蜩寄世間,真如恒河壹沙,滄海壹粟。”
5、濟河焚舟[ jì hé fén zhōu ]
釋義:渡過了河,把般燒掉。比喻有進無退,決壹死戰。
出處:《左傳·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楚舟。”
6、江河日下[ jiāng hé rì xià ]
釋義:江河的水壹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壹天天地壞下去。
出處:清·鄭燮《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豈得為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哉!”清·宗山《詞學集成序》:“詞之為道,自李唐沿及兩宋,濫觴厥制,漸至紛紜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
7、江河行地[ jiāng hé xíng dì ]
釋義:象江河在陸地上奔流壹樣。比喻確切不可改變。
出處:清 鄭燮《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豈得為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哉?”
8、山河表裏[ shān hé biǎo lǐ ]
釋義:形容形勢險要。
出處: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9、投河覓井[ tóu hé mì jǐng ]
釋義:即尋死覓活。鬧著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殺來嚇唬人。
出處: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壹方面,說非看不可,或者沒有得看,就要跳腳拍手,以至於投河覓井。”
10、投河奔井[ tóu hé bēn jǐng ]
釋義:指投水自sa。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動不動神頭鬼臉,投河奔井,拽巷邏街,張舌騙口,花言巧語,指皂為白。”
11、懸河瀉水[ xuán hé xiè shuǐ ]
釋義:懸河:瀑布;瀉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瀉。比喻說話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註而不竭。”《晉書·郭象傳》:“聽象語如懸河瀉水,註而不竭。”
12、懸河瀉火[ xuán hé xiè huǒ ]
釋義: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同“懸河註火”。
出處:清·陳天華《中國革命史論》第二章第二節:“掃蕩無余,猶懸河以瀉火。”
13、懸河註火[ xuán hé zhù huǒ ]
釋義:指以河水傾瀉於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出處:《梁書·武帝紀》:“況擁數州之兵以誅群盜,懸河註火,奚有不滅?”
14、懸河註水[ xuán hé zhù shuǐ ]
釋義: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同“懸河瀉水”。
出處:《舊唐書·楊炯傳》:“楊盈川文思如懸河註水,酌之不竭。”
15、銀河倒瀉[ yín hé dào xiè ]
釋義:瀉:水從高處往下直流。象銀河裏的水倒瀉下來。形容雨下得極大,象瀉下來的壹樣。
出處: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16、飲河滿腹[ yǐn hé mǎn fù ]
釋義:比喻人應知足,貪多無益。
出處:《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壹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17、臨河羨魚[ lín hé xiàn yú ]
釋義:比喻空有願望,而無實際行動。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
18、先河後海[ xiān hé hòu hǎi ]
釋義:先祭河神,後祭海神。比喻治學要弄清源流。
出處:《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19、馮河暴虎[ féng hé bào hǔ ]
釋義:猶言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出處: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
20、黃河水清[ huáng hé shuǐ qīng ]
釋義: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
出處: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21、俟河之清[ sì hé zhī qīng ]
釋義:俟:等待。等待黃河變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實現。
出處:《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22、飲河鼴鼠[ yǐn hé yǎn shǔ ]
釋義: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極有限的人。
出處:語出《莊子·逍遙遊》:“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明·李昌祺《剪燈余話·洞天花燭記》:“飲河鼴鼠愧盈腹,止魯鶢鶋慚厚享。”
23、臨河欲魚[ lín hé yù yú ]
釋義:臨:面對;欲:想要。比喻空有願望,而無實際行動,仍不能如願以償
出處:《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
24、帶河厲山[ dài hé lì shān ]
釋義:帶:衣帶;河:黃河;厲:通“礪”,磨刀石;山:泰山。黃河細得像條衣帶,泰山小得像塊磨刀石。比喻國基久遠,國祚長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25、西河之痛[ xī hé zhī tòng ]
釋義:痛:悲傷。指喪子之痛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26、恒河之沙[ héng hé zhī shā ]
釋義:恒河:南亞大河,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佛教語,像恒河裏的沙粒壹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而無法計算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夫死生轉轂,因果循環,如恒河之沙,積數不可以測算。”
27、渡河香象[ dù hé xiāng xiàng ]
釋義:渡:橫渡江河。大象過河,腳踏河底。形容評論文字精辟透徹
出處:《優婆塞戒經》第壹卷:“如恒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
28、憑河暴虎[ píng hé bào hǔ ]
釋義:憑:從水中走過去;暴:空手搏鬥;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也比喻勇猛果敢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漫誇他陸地行舟,也何用淩空舉鼎,憑河暴虎皆亡命,蠅頭蝸角紛爭。”
29、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shān hé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
釋義: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可不的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30、中河失舟,壹壺千金[ zhōng hé shī zhō,yī hú qiān jīn ]
釋義: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出處:《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壹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