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朝辭秋虎夜乘涼 處暑禾田始換裝解釋是什麽意思

朝辭秋虎夜乘涼 處暑禾田始換裝解釋是什麽意思

立了秋了,白天雖然還是炎熱,但晚上就比較涼快了,處暑過後,人們就開始播種小春作物,田地就會換上新裝了

處 暑

朝辭秋虎夜乘涼,處暑禾田始換裝。

雨打梧桐將失翠,風吹稻稷又呈黃。

無情歲月天中過,有誌農家地裏忙。

莫嘆秋來花萼萎,籬邊野菊正飄香。

壹、節氣介紹: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歷每年七月初壹前後(公歷8月7-9日之間)。"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壹個節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壹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壹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二、節氣由來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壹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壹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壹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壹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當然,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壹致。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壹、基本簡介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著進入幹支歷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鬥七星,彎彎的鬥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盡管早晚已有些濃重的涼意,北京地區白晝的時間也減少到了13小時25分鐘。

二、民間習俗

1、祭祖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壹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2、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3、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處暑百合鴨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壹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4、放河燈

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壹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壹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壹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壹盞河燈,就得托生。”

5、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壹年壹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壹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壹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6、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壹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我國部分地區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