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壹、怒火中燒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釋義:怒火在心中燃燒,形容憤怒的情緒非常激烈。
出處:宋·王邁《_軒集》:“虛舟相觸何心在;怒火雖炎壹晌空。”
譯文:空船相撞居心何在,雖然很生氣但是怒火馬上就沒了。
二、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
釋義: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譯文:說到賈大少爺正在親自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的時候,從門縫裏看到了,他頓時憤怒到了極點。
三、怒發沖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釋義:憤怒得頭發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譯文:藺相如於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
四、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釋義:形容怒氣特別大。
出處:陶菊隱《籌安會六君子傳》:“章太炎以自己慘淡經營《民報》多年,壹旦復刑,竟被擯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五、大發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釋義:比喻大發脾氣,高聲斥責別人。霆:響雷。
出處:明·淩_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五卷:“陳秀才大發雷霆。”
譯文:陳秀才大發脾氣,高聲斥責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