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裹屍什麽革的成語

裹屍什麽革的成語

裹屍什麽革的成語是裹屍馬革。

馬革裹屍,成語,指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即戰士犧牲於戰場。寓意將士要英勇犧牲在戰場方為天職的英雄氣概。出自《後漢書馬援傳》。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壹次,他放走了壹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壹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裏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征。

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馬革裹屍”是指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以此來形容為國作戰,決心為國捐軀的意誌。

成語故事的由來:

源自歷史事件的成語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壹種情況是把某壹歷史事件概括為成語。另壹種情況是截取或改易記載某壹歷史事件的著名文句而成為成語。源自寓言傳說的成語,往往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如“愚公移山”——記述愚公率領子孫要移走家門前兩座大山的故事。

作為成語,用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有的成語來源於諺語俗語、名言警句等。源自俗語的,如“亡羊補牢”——《戰國策楚策》:“臣聞鄙語曰: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壹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

每壹個成語的背後都有壹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所以,學習成語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