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語言形成過程中,總有壹些幼稚可笑的地方,這是正常的。但也有壹些孩子說話晚、咬字不清、嗓門過大、結結巴巴,令家長和教師焦急。有些家長和教師認為,等孩子長大以後自然就會說得流利、清楚,但隨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現象卻越發顯得嚴重化、頻繁化。這些需要專門予以糾正的問題,就是語言障礙。
語言是運用語言工具表達思想、進行交往的壹種過程。它包括語言的感受和表達兩個方面。通過耳朵聽別人講話和通過眼睛看文字,屬於語言的感受方面;通過語言器官說話和通過手的動作寫字,屬於語言的表達方面。壹個語言發展正常的人,應當逐步具備聽、辨、讀、寫四種能力。
因此,語言障礙是指由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理解或運用語言的能力出現缺陷,而不能正常地進行語言交往活動。語言障礙,廣義上應包括所有的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的缺陷,狹義上主要指口語表達能力出現的缺陷。
造成孩子語言障礙的原因,從生理上講,包括語言器官的先天缺陷,如唇裂、腭裂,大腦語言運動中樞的損傷,聽力殘疾,精神和某些神經系統的疾病等。從心理上講,包括因受到突然的刺激、父母過於嚴厲、說出的話經常遭到別人的嘲笑,孩子對自己的語言表達缺乏信心等引起的焦慮、緊張、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