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日記:秦朝成語典故

日記:秦朝成語典故

秦朝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大壹統王朝,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成語典故,尤其是秦末亂世之時,英雄輩出。以下是搜集的壹些成語典故。

1.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著壹頭鹿隨從二世出行,二世問他說:“丞相為什麽駕著壹頭鹿呢?”趙高說:“這是壹匹馬啊!”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趙高說:“這確實是壹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壹問群臣。”群臣之中壹半說是鹿,壹半說是馬。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不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順從趙高的說法。

2.破釜沈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壹切地幹到底。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率領部隊與秦軍作戰。部隊渡過漳河以後,項羽命令士兵把所有的船只都毀掉沈到河底,把行軍的飯鍋全部打碎,每人只發給三天的幹糧。項羽這樣做的目的,是向大家表示只能勝利前進,不能失敗後退的決心。果然部隊經過九次激烈的戰鬥終於打垮了秦軍。

3.背水壹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壹死戰。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韓信只帶了壹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壹萬人駐紮在河邊列了壹個背水陣。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壹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拼死奮戰。這時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4.焚書坑儒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納丞相李斯建議,下令焚燒《秦紀》以外的列國史記。另外,除醫藥、蔔筮、種樹之書外,其他不屬於博士官所藏的《詩》《書》等限期交出燒毀。禁止私學,欲學法令的以吏為師。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殺於鹹陽。歷史上把這兩件事叫做焚書坑儒。

5.約法三章

出自漢·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原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公元前207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進鹹陽後,為了取得民心,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並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6.揭竿而起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意思是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形容秦末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時的情況,後即指武裝起義。

7.四面楚歌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項羽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心裏已喪失了鬥誌,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8.多多益善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形容壹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心中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壹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閑談,笑著問他:“依妳看來,像我能帶多少人馬?”“陛下能帶十萬。”韓信回答。劉邦又問:“那妳呢?”“對我來說,當然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妳帶兵多多益善,怎麽會被我逮住呢?”韓信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忙掩飾說:“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劉邦見韓信降為淮陰侯後仍這麽狂妄,心中很不高興。後來,劉邦再次出征,劉邦的妻子呂後終於設計殺害了韓信。

9.壹字千金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意思是字值壹千金,原指改動壹個字賞賜千金,形容文字價值極高,文辭精彩奇妙。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戰國末期,秦國有壹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子楚(秦莊襄王),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子楚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後,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為鞏固他的政權。使門客寫了壹部“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壹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鹹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壹字或減壹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壹斤)。

10.沐猴而冠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秦王朝滅亡後,項羽見宮室殘破沒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中,自己又占著優勢,於是就自傲自大,想回家鄉炫耀此時的身世。楚漢之爭正處在最為關鍵的時候,項羽這種務虛的思想觀念反映了他性情的浮躁和短見的政治眼光,對他自己和楚國的前途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有人對他鄙視,氣憤地說:人們都說楚人沐猴而冠,真是說對了。結果,被項羽投入鼎鑊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