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開朗、大徹大悟、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壹、豁然開朗
白話釋義:原形容由狹窄幽暗壹變而為開闊明亮
出處: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朝代:晉
作者:陶淵明
翻譯:再走數十步,由狹窄幽暗壹變而為開闊明亮
二、大徹大悟
白話釋義:徹底覺悟或醒悟。
出處:《立成湯伊尹耕莘》:“大徹大悟以後,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朝代:元
作者:鄭德輝
翻譯:徹底覺悟或醒悟之後,才可以升到九天去朝拜真身從頭開始啊。
三、醍醐灌頂
白話釋義: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比喻聽了精辟高明的意見,受到很大啟發。
出處: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朝代:唐
作者:顧況
翻譯:豈知聽了精辟高明的意見,受到很大啟發,能使額頭變得清涼不熱。
四、茅塞頓開
白話釋義:形容受到啟發,壹下子理解領會了道理。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得三公之教;茅塞頓開。”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翻譯:得到三公的教導壹下子理解領會了道理。
五、恍然大悟
白話釋義:壹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覺悟過來了。
出處:《景德傳燈錄》卷五:“(薛)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朝代:宋
作者:釋道原
翻譯:薛某簡蒙指教,壹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覺悟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