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是十室九空。
十室九空
成語拼音:shí shì jiǔ kōng
成語解釋: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後的荒涼景象。
成語出處:晉?葛洪《抱樸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近義詞:顛沛流離、家破人亡
反義詞:人煙稠密、安居樂業
成語例子: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壹口。(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
造句:
1、連年戰禍,使得這個城市十室九空,幾乎闃無人聲。
2、由於連年旱災,人民逃荒去了,鄉鎮十室九空,滿目荒涼。
3、戰亂時的長安城十室九空。
4、老人談起當年血吸蟲病最猖獗的情況,那時不少村莊十室九空,他心裏很難受。
5、日本侵華期間實行三光政策,使得很多地方十室九空。
6、舊社會官僚豪紳相互勾結,橫征暴斂,平民百姓,十室九空,人人叫苦不叠。
7、“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這是戰亂的歲月。詩人杜甫從洛陽向華州趕路。壹天,天色已經昏暗,詩人錯過了住店,只好投宿石壕村了。村中斷壁殘埂,蓬篙滿地,十室九空,杜甫望見村東壹戶人家冒著炊煙,便直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