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忌諱之禁”“忌克少威”“忌前之癖”。
釋義:
忌諱之禁[jì huì zhī jìn]:指禁忌的言論或舉動。
出處《老子》第五十七章:“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漢·賈誼《新書·過秦論》:“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
忌克少威[jì kè shǎo wēi]:形容猜忌、刻薄,沒有威望。
出處:《左傳·僖公九年》:“今其言多忌克,難哉。”《三國誌·魏誌·武帝紀》:“吾知紹之為人,誌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
忌前之癖[jì kè shǎo wēi]:忌克,忌恨賢能,欲出人頭地;威,威信。形容猜忌、刻薄,沒有威望。
出處《左傳·僖公九年》:“今其言多忌克,難哉。”《三國誌·魏誌·武帝紀》:“吾知紹之為人,誌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