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

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壹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壹個成語的背後都有壹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以下是我整理的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1

成語:

瓜田李下

拼音:

[guā tián lǐ xià]

解釋:

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壹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出處:

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舉例造句:

而且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了。

成語典故: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臨漳(今河北臨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沈靜,很有見識。據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後來又升為博陵太守,且政績空出,很有聲望……。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為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

據說他在尚書的十多年裏,從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壹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名為他立碑表彰,並送他壹個雅號:“清郎”…… 。當然,“清郎”也有為難的時候。有壹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後,邢邵拿出壹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

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麽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復思索之後,袁聿修還是謝絕了,並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裏,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裏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妳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沒有再勉強他。

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2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後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麽過失,現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麽不妥呢?”柳公權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麽好爭議的,可是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後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3

南北朝時期,北齊的尚書郎袁聿修就是壹位受人愛戴的.清官,百姓曾為他立碑頌揚他品德高尚,稱他為“清郎”。

有壹次,袁聿修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經過克州時,與在那裏做刺史的朋友邢邵相聚,暢敘友情。分別後,邢邵送給袁聿修壹匹白綢子做紀念。袁聿修沒有收,並寫了壹封信解釋原因。“這次我到妳這兒是辦公事,瓜田李下,容易讓人起疑心,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應遵從古訓小心為妙。防止別人說閑話,就像防止河流決口壹樣不能馬虎。願妳能理解我,妳的心意我領了,東西退回,以免為別人留下話柄。”

其中瓜田李下,出自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的《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問。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詩的大意是說:品德高尚的君子,也要遠離容易產生是非的地方。走在瓜田裏即使鞋帶開了也不要彎腰去系,在李子樹下,即使帽子被碰歪了也不要舉手扶正。以免別人懷疑妳偷瓜或者摘李子。

袁聿修用“瓜田李下”表明自己愛惜名譽,小心謹慎,以保持自己的清名的良苦用心。

釋義

瓜田李下成語的意思是指容易引起別人懷疑的場合。

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4

漢字書寫 :瓜田李下

漢語註音 :guā tián lǐ xià

成語出處 :南宋.郭茂傅《古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成語語法 :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瓜田李下的意思 :經過瓜地的時侯不彎腰提鞋,以免別人誤會是偷瓜,路過李子樹的時侯不要舉手整理帽子,以免被別人誤會是偷李子。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壹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比喻很容易招致別人懷疑的地方。

瓜田李下的近義詞 :瓜李之嫌;

瓜田李下的反義詞 :;

瓜田李下的故事

袁韋修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的壹位名人,他待人接物處處謹慎,學富五車知識淵博,在很年輕的時侯就做了赫赫有名的大官。袁韋修做官從來不收受他人的賄賂,非常的清廉,因此很多人稱他為“清郎”。有壹次袁韋修去巡查的路上經過兗州,兗州的刺史刑邵是袁韋修的老朋友,刑邵派人給袁韋修送來了壹匹白綢緞,結果被袁韋修婉言謝絕了,他說:“我這次路過兗州跟平時不壹樣,主要是考察地方上的這些官員,有公務在身,古人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心病’意思是說路過瓜田的時侯不要彎下腰去提鞋子,走過李樹下也不要去整理自已的帽子,我這樣做就是要為了避嫌。老朋友的心意我領了,但是東西我是不能收的,我不能夠給別人留下執行公務的時侯在兗州收受物品的話柄哪。”大家知道這件事以後來被人們四處傳誦,袁韋修的名氣因此越來越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存在爭議的地方最好要避開嫌疑,人言可畏,否則很有可能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在很多時侯如果是正當的事情,應該堅持下去。

瓜田李下例句

唐.劉知幾《史通.惑經》:“躬為梟獍,則漏網遺名。跡涉瓜李,乃擬指顯録。”

唐.李延壽《北史.袁聿修傳》:“今日仰過,有異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原責。”

宋.洪邁《容齋三筆.白公夜聞歌者》:“然鄂州所見,亦壹女子獨處,夫不在焉。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譏也。”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部》:“愚謂折柳樊圃,良士瞿瞿,瓜田李下,君子所避。”

瓜田李下造句

誠信將對待生活的態度刻畫得入木三分,瓜田李下的壹個眼神都會顯示出自己的態度。

我到雕陵遊玩的時侯有些得意忘形,因為壹時的疏忽大意,忘記了栗園中瓜田李下的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