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風] 沂水:河水名,在山東省曲阜縣境內,孔子出生地。春風:春天和暖的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來自沂水的春風。比喻深受孔學的教育與熏陶。
[三盈三虛] 盈:滿。虛:空。指孔子的滿門弟子,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多次離開孔子之門。形容講學效果好,影響大。
[孔席墨突]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遊,每到壹處,坐席沒有坐暖,竈突沒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
[詩雲子曰] 《詩經》所說和孔子所言。二者均為歷代儒者遵奉的信條。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論或經典著作。
[周情孔思]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會奉之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範。
[不悱不發] 悱:心裏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孔席不適] 指孔子急於推行其道,到處奔走,每至壹處,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同“孔席不暖”。
[孔席不暖] 指孔子急於推行其道,到處奔走,每至壹處,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夢見周公]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為孔子哀嘆自己體衰年老的辭句。後多作為瞌睡的代稱。
[東觀之殃] 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孔情周思] 指儒學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三節兩壽] 舊俗對於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脩壹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匏瓜空懸] 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系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後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後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接受。
[子曰詩雲] 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雲:說。泛指儒家言論。
[至聖先師] 至:最。舊時特指孔子。
[上智下愚] 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不憤不啟] 憤:心裏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配享從汜] 舊時以孔子門徒及某些所謂“名儒”附屬於孔子者壹並受祭,稱配享從汜。
[剛毅木訥] 剛:堅強;毅:果決;木:質樸;訥:說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慎。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
[筆削褒貶] 筆:記載。削:刪改。古時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貶斥人或事。
[黔突暖席]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遊,每到壹處,坐席沒有坐暖,竈突沒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
[鉆堅仰高] 原形容顏淵對於孔子之道的贊嘆,後指努力攻讀,深入研究,力求達到極高水平。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壹舉壹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官員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幹活,準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壹邊,於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壹再堅持自已的改革,於是孔子對眾徒發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妳們壹起向他攻擊吧!"[[ 論語.先進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人少,以強淩弱的風格早已定型.
妳的社會關系如何? 妳有硬梆梆的後臺嗎?妳的朋友多嗎? 如果沒有,可得小心行事,潔身自好呀!
筆削褒貶
筆:記載。削:刪改。古時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貶斥人或事。
不悱不發 悱:心裏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不憤不啟
憤:心裏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後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接受。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東觀之殃 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學而不厭 苦心孤詣 聞過則喜 有教無類 不偏不倚
誨人不倦 樂此不疲 托物言誌 喻之以理 逝者如斯 川流不息
與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1)至聖先師 (2)有教無類 (3)見賢思齊
(4)慎終追遠 (5)舉壹反三 (6)溫故知新 (7)見義勇為 (8)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