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比喻什麽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比喻什麽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個成語比喻的是壹種情況,即自己雖然沒有直接導致某人的死亡或災難,但因為自己的行動或決策,間接地導致了這些不幸事件的發生。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意思是指雖然自己沒有直接殺害某人,但因為某人的死與自己有關,因此感到深深的遺憾和愧疚。

這句話的背後有壹個著名的故事。在東晉時期,王敦和王導兩兄弟在朝中勢力很大,但他們的權力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反對。其中,伯仁是反對王氏兄弟的壹位大臣。然而,在壹次宴會上,王導喝醉了酒,誤以為伯仁也是反對他們的人,於是讓下屬把他殺了。

後來,王導得知真相,原來伯仁並沒有反對他們,反而還是他們的朋友。王導非常後悔自己的行為,他知道伯仁是因為自己而被誤殺的。於是,王導感嘆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這句話因此流傳至今,成為壹句盡人皆知的諺語,比喻壹種並非自己親手所為,但最後的悲慘結果卻是自己間接導致的情況。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類似的典故:

類似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典故,比較著名的還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典故講的是韓信的故事。

蕭何是秦朝末年漢初時期的壹位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成為了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則是劉邦手下的另壹位重要將領,他在軍事上有著極高的天賦和才能。

在劉邦與項羽的戰爭中,韓信表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多次打敗項羽的軍隊。然而,在戰爭結束後,韓信的權力逐漸增大,引起了蕭何等人的擔憂。最終,蕭何設計將韓信騙到未央宮,將其殺害。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典故也是用來形容壹種並非自己親手所為,但最後的悲慘結果卻是自己間接導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