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綺燃荻讀書。
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
“少不得父意,常與仆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
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裏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壹回,李密騎了壹條牛,出門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
他的書房後雖然有壹個花園,但他專心致誌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壹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誌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
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壹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幹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誌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壹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壹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裏壹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壹代又壹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壹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壹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壹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
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
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壹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壹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壹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
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壹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
轉眼壹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壹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
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壹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壹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壹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
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壹位偉大詩人。 範仲淹斷齏劃粥。
範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
範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誌。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誌。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
2. 關於勵誌成語故事大全1、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壹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壹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壹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壹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 祖逖傳》。
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誌之士,及時振作。2、臥薪嘗膽成語故事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
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裏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總捫心自責:妳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苦***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3、破釜沈舟成語故事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
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壹個項羽破釜沈舟的故事。
有壹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
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
這壹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壹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壹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幹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沈入河裏,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
這就叫破釜沈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壹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麽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壹當十,以十當百,拼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
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壹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4、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班超是東漢壹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有壹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麽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53933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
後來,他當上壹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同對付匈奴。
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壹生總***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5、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壹座叫太行山,壹座叫王屋山。
那裏的北山住著壹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壹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妳們壹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壹條通向南方的大道。妳們說好嗎!”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壹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壹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
3. 勵誌成語故事,積極向上正能量學習勵誌成語故事,感受故事帶來的積極向上正能量,為人生奔跑路加註壹股動力,滿血復活!(1)映雪囊(náng)螢晉朝時候,有壹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
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孫康映雪苦讀)當時還有壹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壹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車胤囊螢夜讀)(2)負薪(xīn)掛角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
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壹邊走,壹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隋朝有壹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4. 勵誌的成語故事都有什麽勵誌的成語故事比較常見的有這些:優質解答聞雞起舞說的是祖逖小時候的刻苦練功長大報效國家的事情聞雞起舞說的是祖逖小時候的刻苦練功長大報效國家的事情過門不入禹是鯀的兒子.堯命鯀治水,鯀的治水方法不對頭,積土阻水,結果失敗.新帝舜命禹繼續治水.禹經過整整十三年,終於制服了洪水.破釜沈舟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渡漳河後,命令全軍“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壹還心.”巨鹿壹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四面楚歌劉邦把項羽圍困垓下.項羽夜裏聽見四面漢軍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心情沮喪.虞姬自刎,項羽英雄末路,帶殘兵逃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5. 關於勵誌的成語 四字的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燭達旦 篤學好古、牛角掛書, 囊螢映雪、發奮圖強、持之以恒、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好學不倦、韋編三絕、聞雞起舞 全神貫註、聚精會神、壹絲不茍、專心致誌、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覽群書 豁然開朗 學而不厭 博學強記 不恥下問 孜孜不倦 循序漸進 融會貫通 各抒己見 集思廣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釋卷 書聲瑯瑯 程門立雪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讀書破萬卷 讀書三到 讀書三余 耳聞則誦 古為今用 囫圇吞棗 開卷有益 名落孫山 取長補短 取精用弘 然荻讀書 融會貫通 入主出奴 三余讀書 生吞活剝 書聲瑯瑯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萬世師表 文行出處 不恥下問,勤學苦練,勤能補拙, 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篤實好學, 篤信好學,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 篤學好古, 頓學累功,閉戶讀書, 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 據鞍讀書,折節讀書,囊螢照書,
廢寢忘食 頓學累功 閉戶讀書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不愧下學、不愧下學、博學多才、博學多聞、博學洽聞、刺股讀書 不學無術、不學無識、飽學之士、長材茂學、才疏學淺 才學兼優、村學究語、蟲魚之學、鬥酒學士 篤實好學 道山學海、篤學不倦、獨學寡聞、篤學好古、篤信好學 頓學累功、鈍學累功、道學先生、篤誌好學、斷織勸學 高才大學、高才絕學、孤學墜緒、高齋學士、邯鄲學步 鴻儒碩學、宏儒碩學、好學不倦、記問之學、鉅學鴻生 教學相長、家學淵源、績學之士、困而學之、口耳之學 困而不學、款學寡聞、臨池學書、力學不倦、力學篤行 敏而好學、末學膚受、貧不學儉、品學兼優、詮才末學 青藜學士、青錢學士、曲學阿世、勤學好問、曲學诐行 勤學苦練、上當學乖、市民文學、宿學舊儒、碩學通儒 通才碩學、通儒碩學、調嘴學舌、文江學海、枉轡學步 文人學士、晚生後學、文宗學府、學步邯鄲、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學而優則仕、學富才高、學非所用、學富五車 學貫中西、
學海無涯、學究天人、學老於年、效顰學步 學淺才疏、學如不及, 猶恐失之、學如穿井、學如登山、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疏才淺、學書學劍、學識淵博 學無常師、學無止境、下學上達、新學小生、學以致用 用非所學、壹家之學、鸚鵡學舌、鸚鵡學語、以學愈愚 幼學壯行、牙牙學語、真才實學、教學相長
6. 關於勵誌的四字成語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
’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
後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壹切靠自己艱苦奮鬥,創立了壹番事業。
卷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卷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鐘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鐘,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沈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
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
形容壹個人心誠誌堅,力量無窮。 勤能補拙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
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有誌竟成 有堅定的誌向,只要努力從事,壹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藥苦口 能治病的好藥,味苦難吃。
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壹》:“(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問心無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
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誌在四方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誌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
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磨杵作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
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
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臥薪嘗膽 薪:柴草。
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壹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奮發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
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還求更好。《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力爭上遊 努力奮鬥,爭取先進再先進。
勤能補拙 指勤勉努力能彌補天資上的不足。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於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壹折:“我和妳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妳這等坌(笨)鳥先飛。”
不甘後人 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 手不釋卷 《三國誌·吳書·呂蒙傳》註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典故: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
形容勤奮好學。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壹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胸懷大誌 懷:懷藏。胸有遠大誌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壹回:“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
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後漢書·魯丕傳》:“性沈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誌·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就壹定能成功。
《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繩鋸木斷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壹日壹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典故: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
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繼晷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
7. 關於勵誌四字成語有誌竟成----有堅定的誌向,只要努力從事,壹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業精於勤----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金石為開----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
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壹個人心誠誌堅,力量無窮。
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壹》:“(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不甘後人----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
8. 詩人勵誌的四字成語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燭達旦 篤學好古、牛角掛書,囊螢映雪、發奮圖強、持之以恒、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好學不倦、韋編三絕、聞雞起舞 全神貫註、聚精會神、壹絲不茍、專心致誌、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覽群書 豁然開朗 學而不厭 博學強記 不恥下問 孜孜不倦 循序漸進 融會貫通 各抒己見 集思廣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釋卷 書聲瑯瑯 程門立雪 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 讀書破萬卷 讀書三到 讀書三余 耳聞則誦 古為今用 囫圇吞棗 開卷有益 名落孫山 取長補短 取精用弘 然荻讀書 融會貫通 入主出奴 三余讀書 生吞活剝 書聲瑯瑯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萬世師表 文行出處 不恥下問,勤學苦練,勤能補拙,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篤實好學,篤信好學,學而不厭,學而時習之 ,篤學好古,頓學累功,閉戶讀書,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據鞍讀書,折節讀書,囊螢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