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為大家帶來了目不窺園的.意思是什麽?,歡迎大家參考!
成語資料
成語目不窺園
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解釋窺:觀賞。園:花園。原指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後用以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誌,埋頭苦讀。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結構主謂賓式。
年代漢朝。
相近詞專心致誌、全神貫註。
反義詞心猿意馬、心不在焉。
押韻詞有口難言、車怠馬煩、送暖偷寒、仗義執言、面如方田、文業硯田、季路壹言、入聖超凡、壹人私言、吐屬不凡
成語出處
典源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唐·顏師古註:「雖有園圃,不窺視之,言專學也。
譯文
董仲舒,廣川人。年輕時研究《春秋》,漢景帝時為博士。他在室內掛上帷幕,坐在帷幕後面講學,弟子們先入學的對後入學的傳授學業,有的學生竟然沒有見過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園圃,精心鉆研學問到如此的程度。他的進退儀容舉止,不符合禮儀的不做,學士們都尊他為老師。
釋義
“﹝董仲舒﹞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誌,埋頭苦讀。
成語故事
在西漢時期,大儒學家董仲舒在年少時就讀書非常刻苦認真,經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常常快到黎明前才睡,然後雞壹叫,就又來讀書,總***也就睡不到3小時。他的書房緊靠著姹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壹眼都沒瞧過,總是讀書。有人勸他出去走走,不要老呆在家裏讀書。他卻說:“我不讀書,只顧去玩,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討論詩書。”後來他長大了,是有名的高等博士,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