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è mò shā lǘ]
磨完東西後,把拉磨的驢卸下來殺掉。比喻把曾經為自己出過力的人壹腳踢開。
騎驢覓驢
[qí lǘ mì lǘ]
騎著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壹面占著壹個位置,壹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裏,還到處去找。
驢鳴狗吠
[lǘ míng gǒu fèi]
形容文字言語拙劣。同“驢鳴犬吠”。
驢脣馬觜
[lǘ chún mǎ zī]
胡扯,瞎說。《景德傳燈錄·文偃禪師》:“若是壹般掠虛漢,食人涎唾,記得壹堆壹擔骨幢,到處逞驢脣馬觜。”
黔驢之技
[qián lǘ zhī jì]
比喻有限的壹點本領。
借坡下驢
[jiè pō xià lǘ]
憑借有利的地勢下驢。比喻利用有利條件行事。
驢唇馬嘴
[lǘ chún mǎ zuǐ]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後語,前後矛盾。
博士買驢
[bó shì mǎi lǘ]
博士:古時官名。博士買了壹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沒有壹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黔驢技盡
[qián lǘ jì jìn]
比喻僅有的壹點本領也用完了。清 朱之瑜《答王師吉書》:“特恐 黔 驢技盡,為諸鄉親羞耳。”亦作“黔驢技窮”。郭沫若《羽書集·汪精衛進了墳墓》:“打了壹年多的鑼鼓,僅僅湊集了三十名的臭傀儡,沒有辦法,勉強準備登臺,在 日本 人也可以說是‘黔 驢技窮’了。”劉紹棠《地火》第十五章:“小畫眉 金哥 已經 黔 驢技窮,卻仍不死心。”參見“黔驢之技”。
黔驢技窮
[qián lǘ jì qióng]
黔:今貴州省壹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壹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驢唇馬觜
[lǘ chún mǎ zī]
指胡扯,瞎說。
騎驢索句
[qí lǘ suǒ jù]
後用為苦吟的典故。
黔驢三撐
[qián lǘ sān chēng]
即今四川大部和貴州大部。驢:壹種比較愚蠢的動物,暗示某人跟那種動物差不多。三:數詞,達到或超過此數會發生危險。
三紙無驢
[sān zhǐ wú lǘ]
形容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
驢前馬後
[lǘ qián mǎ hòu]
比喻壹切受人支配。
騎驢倒墮
[qí lǘ dǎo duò]
形容太平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