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開頭的四字成語:犯而不校、犯言直諫、犯關排闥、犯上作亂、犯顏苦諫、犯顏極諫。
1、犯而不校
釋義:犯:觸犯。校:同“較”,計較。對別人的冒犯不加計較。
清代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五回:“惠養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罰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
2、犯言直諫
釋義:敢於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直立相勸。
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
3、犯關排闥
釋義:推開門:排闥直入|兩山排闥送青來。
唐代許堯佐《柳氏傳》:“乃被衽執轡,犯關排闥。”
4、犯上作亂
釋義:犯上:冒犯長輩上級。作亂:叛亂。封建時代指違抗尊長君上,悖逆或叛亂的行為。現多指冒犯尊長。
春秋孔子弟子《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5、犯顏苦諫
釋義:指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當面直言規勸。
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今日公瑾怒責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壹語?”
6、犯顏極諫
釋義: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其改正錯誤。
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