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拼音:dú zhàn áo tóu
成語解釋:鰲:傳說中的大海龜、海鱉。舊時皇宮的殿門前臺階中間刻有飛龍及巨鰲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榜眼等人。狀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原指科舉考試中了狀元。現泛指占首位或第壹名。
成語出處: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壹名。”
成語繁體:獨占鰲頭
成語用法:獨占鰲頭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超群絕倫、鶴立雞群、獨壹無二、無出其右
反義詞:名落孫山
成語例子:王剛在學校舉行的數學競賽中獨占鰲頭。
2.名列前茅
成語拼音:míng liè qián máo
成語解釋:名:名次;前茅:春秋時楚國用茅草做報警用的旌旗;行軍時拿著走在隊伍的前面;作為報警的信號;故稱“前茅”。比喻名次掛在前面。多指考試或競賽等。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蔿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成語用法:名列前茅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首屈壹指
反義詞:名落孫山
成語例子:去年弟在京師,聽說二公子中了秀才,且名列前茅,頗為學臺賞識,實在可賀可賀。(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3.出類拔萃
成語拼音:chū lèi bá cuì
成語解釋: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壹起的人或物。超出那壹類;高出那壹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醜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成語繁體:出類拔萃
成語用法:出類拔萃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用於人或事物。
近義詞:鶴立雞群、超群絕倫
反義詞:濫竽充數、碌碌無能
成語例子:而在那海壹樣的人民當中,到處都有出類拔萃的勞動英雄,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當中開出的鮮艷花朵。(楊朔《迎春詞》)
4.功成名就
成語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語解釋: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成語出處:《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成語用法:功成名就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功績與名利都得到。
近義詞:功成名遂
反義詞:身敗名裂
成語例子:妳則說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則說出家的延年益壽。(元 範子安《陳季卿誤上竹葉舟》第二折)
5.品學兼優
成語拼音:pǐn xué jiān yōu
成語解釋:兼:都。思想品德和學業都很優秀。
成語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壹定是壹位品學兼優,閱歷通達的老長輩。”
成語繁體:品壆兼優
成語用法:品學兼優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德才兼備、文武雙全
反義詞:德薄能鮮、不學無術
成語例子:他是壹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6.金榜題名
成語拼音:jīn bǎng tí míng
成語解釋:金榜:科舉時代殿試揭曉的黃榜;題名:寫上名字。名字寫在金榜上。泛指通過考試後被錄取。
成語出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壹絕寄舊同年曰:‘金榜題名墨上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花間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壹人?’”
成語繁體:金榜題名
成語用法:金榜題名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指科舉得中。
近義詞:金榜掛名、名列前茅
反義詞:名落孫山、榜上無名
成語例子:旬月之間,金榜題名,已登三甲進士。(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陳巡檢梅嶺失妻記》)
7.數壹數二
成語拼音:shǔ yī shǔ èr
成語解釋:不數第壹;也數第二。形容突出。
成語出處:元 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此乃金陵數壹數二的歌者,與學士遞壹杯。”
成語繁體:數壹數二
成語用法:數壹數二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名列前茅、出類拔萃
反義詞:平淡無奇、不足為奇、不見經傳
成語例子:他的學習成績在班裏是數壹數二的。
8.首屈壹指
成語拼音:shǒu qū yī zhǐ
成語解釋:扳指頭計數;首先彎下大拇指;表示第壹。指居第壹位。引申為最好的。
成語出處:清 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 施侍讀閏章》:“海論詩輒為首屈壹指。”
成語用法:首屈壹指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名列前茅、鶴立雞群
反義詞:名落孫山
成語例子:此校確系美國之首屈壹指,我畢業於此後,縱欲繼續研究,在此邦亦無處可去也。(聞壹多《家書——給父母親》)
9.捷足先登
成語拼音:jié zú xiān dēng
成語解釋:登:方言“得來”的合音。腳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動敏捷的人優先達到目的。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成語用法:捷足先登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雷厲風行的人。
近義詞:捷足先得
反義詞:姍姍來遲
成語例子:所謂秦人失鹿,捷足先登。(清 葉稚斐《吉慶圖傳奇 會赴》
10.爐火純青
成語拼音:lú huǒ chún qīng
成語解釋:純:純粹;青:藍色的;純青:爐火的溫度達到最高點。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裏的火焰從紅色轉成純青色的時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詣已達到了精湛、純熟、完美的地步。
成語出處: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到了現在,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
成語繁體:爐火純青
成語用法:爐火純青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學問、技術等。
近義詞:揮灑自如、滾瓜爛熟
反義詞:半路出家
成語例子:他的棋藝精深,可以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