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寶刀不老”: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並沒減退。
2. “抱枝拾葉”:猶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3. “不見輿薪”:看不見壹車柴禾。比喻不下功夫去做。
4. “出力不討好”:指白費功夫,沒有取得成效,相反帶來壞的影響。
5. “打成相識”:指雙方經過壹番較量,顯出自己的功夫,最後從漠不相識變為朋友。
6. “得於心應於手”:得:獲得,領悟;應:適應。領悟到要領,做起來順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應。
7. “費力不討好”:指白費功夫,沒有取得成效,相反帶來壞的影響。
8. “畫鬼容易畫人難”:比喻憑空瞎說很容易,但是要想有真才實學卻需下壹番功夫才能獲得。
9. “火到豬頭爛”:火候到了豬頭自然煮爛。指只要功夫到了,事情自然就能成功。
10. “繭絲牛毛”:形容功夫細密。
11. “降本流末”:猶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12. “虧於壹簣”:虧:缺,欠;簣:裝土的竹筐。積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後壹筐土。比喻做成壹件大事只差最後壹點而未能成功。
13. “離本僥末”:猶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14. “磨杵作針”: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難的事也能成。
15. “拼得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鐵杵:鐵棒槌。只要肯花大功夫,即使鐵棒槌也能磨成繡花針。比喻只要肯花力氣,事情壹定能成功。
16. “入海算沙”:①到海底數沙子。比喻白費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17. “損本逐末”:猶舍本逐末。謂拋棄根本,專在枝節上用功夫。
18. “天道酬勤”:天道:天理;酬:報;勤:勤奮。上天會酬報勤奮的人。指下了苦功夫必然會有成就。
19. “無暇顧及”:暇:閑暇;顧及:照顧到。沒有功夫顧及到。
20. “壹飯三遺矢”:矢:通“屎”,糞便。壹頓飯的功夫上了三次廁所。形容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
21. “智名勇功”:有謀略、有膽量和功夫。形容人文武兼備。
2.形容功夫厲害的成語形容功夫厲害的成語:
行雲流水 剛勁有力 氣吞山河 虎步生風 勢如破竹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樣樣稀松
學起來壹大片,用起來壹條線
出手軟如棉,沾身硬似鐵
練拳動作輕如飛騰,重如霹雷,形如捉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余
握拳如卷餅,出掌如瓦楞
左右把靴臥,練腿又使腰
快不破,硬不破
打拳要長,發勁要短
力如千斤壓頂,勁似利箭穿革
死力不足貴,活勁最為高
功夫好練勁難得
寧練筋長壹分,不練肉厚壹寸
練習千斤力,只費四兩功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踢人。足踢敵人莫留情,全憑手領門路清
手去腿不動,打人不能勝。腳踢手不出,打人必負輸
3.少林功夫武功作為壹種人文文化現象,作為壹種人體形態文化或是作為健身、禦敵、競技專案在中國早已家戶喻曉、婦孺皆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
而少林武功又是中國武功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內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蘊,最具完整的體系,最具權威性,又最具神秘感的中國武功流派,它無疑已成為中國武功的主流學派。
相傳著名的達摩祖師在 “少林寺”面壁修煉十年的漫長歲月中,言傳身教創造了少林武功流派,而且使少林武功壹開始就具備了深厚的人文文化內涵,具有修身養性,善化人性,清凈無為的武德。使佛教文化哲理的“禪”等武功相輔相成,達到二者妳中有我,人中有妳的至高境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壹部電影《少林寺》轟動海內外,壹股少林武功熱彌漫了神州大地,甚至老外也趕到中國湊熱鬧壹試身手。因此少林武功又逢盛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圍繞著“嵩山少林寺”方圓數十裏地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幾十所大大小小的武術學校,有的居然還稱之為“學院”,習武者何止成千上萬,並爭相冠以“少林”之名,很遺憾它們都列入正宗的“少林武功”之列。
少林功夫曾應邀到過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很多國家演出,中國功夫使國際友人著迷,使觀眾目瞪口呆,嘆為觀止,異口同聲的驚叫:“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慕其名聲,特別邀請少林功夫到“白金漢宮”表演,待之為上賓。在國外演出所到之處無不掀起壹陣“中國功夫旋風”,使老外們如癡如狂,為之傾倒,紛紛發出由衷的贊嘆:“中國人總是能搞出壹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來,真是神奇的中國人!”
人們壹提中國功夫,必稱少林;少林武術成為中華武術的象征;2005年,“少林功夫”將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少林寺申報的是‘功夫’,而不是武術。”永信方丈說,“功夫是修行,是參禪。練‘功夫’的真正目的,是為徹底改變壹個人的品行素質;少林僧人的練武,正是壹種修行。只有在這個意義上,申報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才是有價值的。”
永信方丈認為,過去我們更多是從技術層面和專業角度認識少林功夫,通常稱為“少林武術”。隨著認識不斷提高,我們越來越覺得“少林武術”壹詞無法包含少林寺1500多年歷史積累起來的豐富的宗教文化價值,因此需要重新確立“少林功夫”這壹新的提法,正確詮釋少林功夫的完整內涵。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歷史地形成,以緊那羅王信仰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練的武術為表現形式,並充分體現禪宗智慧的傳統佛教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