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 拔:拔起 苗:禾苗 助:幫助 長: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引嬰投江:典故:有壹個渡江的人,看見有個人正在拉著壹個小孩想要把他扔進江裏去。小孩啼哭起來。旁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回答說:“這個孩子的父親擅長遊泳。”即使這個孩子的父親擅長遊泳,那他的孩子難道就壹定擅長遊泳嗎?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謬的。
齊人偷金(利令智昏):典故:從前,齊國有壹個想要金子的人,(有壹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場去。他到出售金子的地方,乘機拿了金子離開了,差役把他逮住,官人審問他:“人們都在這裏,妳還要搶別人的金子,為什麽?”齊人回答說:“我搶金子的時候,沒看見人,只看見了金子。”
詞語解釋形容因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不顧壹切。只知道利益,盲目去做,見錢眼開
齊宣王射箭:典故: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誇耀他能夠拉開強弓,其實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氣就能夠拉開了,他常表演給近臣們看,那班大臣為了討好宣王,個個裝模作樣地接過來試壹試,大家在故意把弓拉開壹半,便故作驚訝地說:“哎呀,要拉開這弓的氣力不少於壹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誰能用這麽強的弓呢!” 齊宣王聽了非常高興。 然而,齊宣王使用的力氣不過三百多斤,可是他卻壹輩子以為是用壹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實的,壹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齊宣王只圖虛名卻不顧實際
杞人憂天: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截竿進城:典故: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壹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裏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麽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鷸蚌相爭:鷸蚌相爭”是戰國時謀士蘇代遊說趙惠王時所講的壹則寓言故事。當時趙國正在攻打燕國,蘇代認為趙國和燕國爭戰不休,不過是“鷸蚌相爭”而已,必定讓秦國得“漁翁之利”。今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在錯綜復雜的矛盾鬥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