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痛定思痛的成語故事

痛定思痛的成語故事

痛定思痛的成語故事

 痛定思痛這個成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下面我跟大家分享壹下這個成語的背後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釋義] 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後;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讓人震撼;也讓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沈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靜。

 [語出] 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正音] 思;不能讀作?shī?。

 [近義] 痛不欲生 悲痛欲絕

 [反義] 悠然自得

痛定思痛的成語典故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為解朝廷燃眉之急,文天祥毅然辭去右丞相的職務,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元營談判,並伺機窺察軍情。到元營後,文天祥慷慨陳辭,痛斥了元軍南侵的'罪行。元軍統帥伯顏被其才華折服,企圖勸他歸順元朝,但遭到文天祥的嚴辭拒絕。

 不久,元軍強迫文天祥跟隨賈余慶壹起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文天祥本欲以死明誌,但想到國恨家仇,就忍辱負重跟隨賈余慶壹同前往。船到京口(今江蘇鎮江)時,文天祥趁人不備,乘上壹條小船逃走,碾轉來到了真州(今江蘇儀征)。他把敵人的軍情虛實告訴了真州守將苗再成,又寫信給淮東、淮西兩位邊帥,約他們聯合行動,驅逐元軍。不料,駐守揚州的淮東邊帥李庭芝以為文天祥已投降元軍,這回是來代敵人騙取揚州城的,就下令逮捕他。文天祥百口莫辯,只得出城,從此改名換姓,死裏逃生,壹路渡海南下,來到福州。

 逃亡路上,文天祥寫下了許多愛國詩篇,後來匯集成《指南錄》。他在《指南錄後序》中嘆道:?生與死是像晝夜轉移壹樣平淡的事。死了也就算了,但是艱難險惡的處境反復錯雜出現,不是人世間所能忍受得了的事情。痛苦的事情過了之後,再回想起當世的痛苦,這種痛又是多麽深刻啊!?

 用痛定思痛造句

 1) 企業遭遇困難的時候,三省其身,痛定思痛,誓言必革除種種弊端;壹旦危機過去,又恢復了老樣子,想當然地以為天下哪有這麽巧的事情,同樣的劫數肯定不會再發生了。

 2) 事故已過去了,痛定思痛,壹定好好分析原因,總結教訓。

 3) 工人們看著重建的廠房,痛定思痛,深深地認識到加強防火措施的重要性。

 4) 凡經歷過這場劫難的人回首往事,痛定思痛,都感慨萬分。

 5) 事故已經造成,痛定思痛,該好好分析原因,總結教訓。

 6) 犯了錯誤後,妳要痛定思痛,認真總結教訓才對。

 7) 因為濫墾濫植造成土石流的災害,農業當局應該痛定思痛,更加用心來維護山坡地。

 8) 妻子過世雖久,但痛定思痛,每次摩挲遺物,他內心仍然好舍不得。

 9) 像潘氏壹樣,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該鎮許多企業痛定思痛:不改變不轉型,只能慘遭淘汰。

 10) 經過這場扼水災後,政府當局是否該痛定思痛地去考慮更妥善的防洪措施呢?

;